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餘地。
當然,殺也要講究個名正言順。想要蒐集這些地主劣紳的不法證據簡直不要太簡單,不論是透過王稟等太原官員的勢力,還是由城中的平民百姓舉報,在加上亂世用重典的從嚴判決,殺這些人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反而讓城中百姓拍手稱快。
而此舉雖然也激起了一些反對的聲音,但太原城中,支援的聲音卻還是佔了上風。甚至很多太原城中的民眾,還自發地拿出一些家財用於犒軍,被樊存拒絕。
顯然,城中還是有明白人的。
太原城被圍了許久,如果沒有鄆王帶領西軍救援,指望著朝廷派出援兵,估計太原城遲早都要被攻破。
而一旦城破,金人就要大肆屠城,到時候別說是家財,就連身家性命也都別想保住。
所以,這些西軍原本也沒指望朝廷的封賞,城中交出一些財物犒軍,也總比都被金人搶走要好得多。
對於那些不明白這一點的人……
樊存也不屑於對他們講道理,畢竟他的場外援助嘉賓是盛太祖。
……
太原之圍已解的訊息很快傳回京師。
聽聞鄆王竟然又立下這等大功,京師百姓自然是奔走相告。
但這一訊息對於正在爭權奪位的兩位皇帝而言,卻不啻於火上澆油。
齊惠宗已經還朝,但很快,他就發現還朝後的事情與自己原本所想全然不同。
齊英宗幾乎是將自己的這位太上皇父皇給軟禁了起來,安排自己的親信給齊惠宗的內侍來了個大換血,實時監視,甚至連齊惠宗賜給內侍財物、接見大臣,也都要一一彙報。
而鄆王的收復太原之功,雖然讓齊英宗十分不快,但這畢竟沖淡了他割讓三鎮的不良影響,加強了他統治的合法性,所以明面上的賞賜和獎勵還是要有的。
在這種自覺更加安全的環境之下,齊英宗和齊惠宗兩人的鬥爭比原本歷史中還要更加激烈,而原本李伯溪和種平遠等人力主構築的黃河防線,自然就更加沒有勞民傷財的必要了。
這一切當然都建立在某種一廂情願的推斷之上:既然太原之圍已結,金人已經退兵,那麼,短期內應該不會再來了吧?
將軍國大事寄託於某種僥倖,這本就是十分愚蠢的行為,但齊英宗本身就是一個愚蠢至極的皇帝。
而樊存既然已經知道了真實的歷史,對他的這種愚蠢自然也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所以接下來,樊存要耐心等待那個絕佳的時機。
……
果然,數月之後,金兵再度南下,仍舊是東西兩路進兵。
在原本的歷史中,太原城淪陷之後,兩路金兵圍攻汴梁,順便以太原為支點,切斷了西軍救援京師的路徑,導致京師幾無可戰之兵,也是促成靖平之變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這個歷史切片中,樊存所扮演的鄆王救下了太原城,讓這種局面並未發生。
但金人也並沒有因為太原城還在齊朝手上就有所畏懼,畢竟之前他們從太原退兵時,也並未遭受什麼太過重大的打擊,仍舊不認為齊朝的軍隊能與他們一戰。
於是,東路軍仍舊勢如破竹一般,直抵京師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