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火燒戲院的計劃成功了,高擇和楊信巖帶領著鄉勇們與賊寇浴血奮戰,奉獻出可歌可泣的戰爭場面。
戲臺上的蘇羨君還在唱著,他隔著戲院燃起的熊熊烈火與楊信巖對視,雖然兩人的聲音無法再傳遞到對方的耳中,但只要一個眼神,也已經懂了對方心中所想。
一切盡在不言中。
在戲院的大火中,喊殺聲越來越淡,而鑼鼓聲卻越來越響,火焰遮擋了戲臺,就像是大幕徐徐落下。
而後,大螢幕漸漸黑下去,悠揚的旋律響起。
“俺曾見,金陵玉樹鶯聲曉,秦淮水榭花開早,誰知道容易冰消。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
“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過風流覺,把五十年興亡看飽。
“那烏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鳳凰臺棲梟鳥。
“殘山夢最真,舊境丟難掉。不信這輿圖換稿。
“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
“……
“大道才知是,濃情悔認真;
“回頭皆幻景,對面是何人?
“……
“龍爭虎鬥逞雄豪,杯酒筵邊動劍刀。
“劉項何須成敗論,將軍頭斷不降曹。
“此正是……私恨猶可恕,國仇最難消!”
這本是許多不同戲曲名段中的唱詞,有蘇羨君唱的,也有楊信巖唱的,此時卻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變成了一首全新的曲子。
而在蘇羨君和楊信巖悠揚的唱詞中,大螢幕上出現了幾行字。
“唐一章,……以舉人薦任崇遠縣令,忠愛為政。……土城未竣,賊寇即犯,親率軍民抵禦,率眾巷戰,手刃數寇後,傷重而亡,縣城失守。
“城中民兵莫不義憤,高呼:不殺賊寇,何以報唐公?與寇浴火血戰,殲寇近百,收復縣城。
“後諡為愍忠,修墓、建祠、立碑以志紀念。”
這是之前玩家們已經找到的史料原文。
但緊接著,這些史料原文上,又多了幾行字跡。
“時賊寇屢犯,崇遠縣守軍僅一百戶御所,實則官兵不足半數。唐一章招募鄉勇攜手城防,以高擇為首,日訓夜練。百戶徐才借募兵補員之機,培植親信,暗中盡招不法之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