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玩家都有些不解。
雖說之前孟原也曾經給盛太祖看過現代人的生活現狀,但那畢竟是盛太祖自己要求的。
而現在,孟原明明是在給王文川展現變法的另一種可能性,為什麼把鏡頭轉向了二十世紀初的異國?
王文川疑惑道:“這與新法又有何關係?”
在他看來,這個異國的日子已經遠勝當年的齊朝,甚至超越了幻想中的堯舜時期。既然如此,又跟他當年力主推行的變法,有何關係呢?
畢竟他那時候變法,是因為看到齊朝三冗問題嚴重,積貧積弱,內憂外患,已經到了不變法就會慢性死亡的境地。
而眼前這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又與變法有何關係?
孟原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揮揮手,讓眼前這座龐大城市的時間流速加快:“荊公,你再看。”
天上風飛雲走,地下車輛穿梭不停,這座龐大城市不斷在黑夜和白晝之間交替,白日熱火朝天,夜晚燈火通明。
但在其中的某一天,這種繁榮的景象突然一去不復返了。
人們的臉上不再洋溢著自信和笑容,而是愁雲滿布,眼神中彷彿完全失去了光澤。
緊接著,這種情緒就像是會傳染一樣,快速地在整座城市間蔓延開來。
原本熱火朝天建設中的工地停滯了,原本在各種建築中往來穿行、臉上洋溢著笑容的人們茫然地走在大街上,他們或是身上揹著、手裡捧著求職的牌子,或是在救濟站面前排起了長隊。
鏡頭逐漸拉近,跟著一個衣著破舊、毫無精神的人往前走。
他的背上揹著一塊牌子,上面用異國文字寫了幾行。
王文川不由得問道:“這是什麼意思?”
孟原翻譯道:“上面寫的是:我懂三種手藝,可以說三門語言,奮鬥了三年,有三個孩子,失業三個月,而我只要一份工作。”
王文川臉上露出莫名驚訝的神色:“豈會如此?”
顯然,他完全無法理解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在古人的觀點中,如果一個人有三門手藝、會說三種語言,為什麼會無事可做?
哪怕是做工匠,不也該是各地都搶的香餑餑嗎?
孟原顯然不可能把經濟危機這種事情用三言兩語向一個幾百年前的古人講述清楚,也很難解釋清楚“生產的相對過剩”這種概念,所以只能籠統地給出一個回答。
“只能說,千年之後,人們也總會遇到新的問題。”
王文川還是不解:“但是這與新法又有何關係?”
孟原解釋道:“因為我現在向荊公展示的,正是九百餘年後發生在異國的一次變法。
“可以稱其為:羅氏變法。
“而這次變法,與荊公你的變法,有些異曲同工之妙。”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