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207章 兩個時代的人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207章 兩個時代的人 (5 / 6)

“畢竟,除了他之外,我也想不到第二個叫張任俠的人了……”

李鴻運之前做功課時準備的歷史知識瞬間串聯起來,勾勒出一種他之前從未想過的可能性。

在副本的初始場景中,這個人物的卡牌上寫著一句詩: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

這句詩並非齊朝人所作,而是梁朝的一位大詩人寫的。

就算這副本再怎麼扭曲,梁朝的人也不可能來到齊朝。

所以,這句詩是引用,或是表現此人的性格,或是暗示此人的一些特質。

原本李鴻運想不通,但現在他知道了。

這個特質,就落在一個“俠”字上!

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這句詩就是在描寫俠客,而張任俠,名字中就有一個“俠”字。

而從他歷史上的作為來看,不管別人怎麼看他,他自己心中,多半認為自己確實是將“俠”字一以貫之的。

當然,張任俠也是個詩人,雖然沒有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但也有一些不錯的詩句。

至於遊戲中為何沒有引用他自己的詩句,而是用梁朝大詩人的詩句,這可能是因為,張任俠的詩句中並沒有寫“俠”寫得好的詩。

想到這裡,李鴻運試探著問道:“介夫兄,莫不是有什麼心事?”

李鴻運的這一問,其實只是一次確認身份的試探。

他其實沒什麼壓力,反正就算是問錯了,造成了一些不可預估的後果,也可以重來。

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張任俠給他的回答,卻包含了讓他震驚的資訊量。

“坦夫兄啊,又何必明知故問呢?還不是因為荊公新法的事情。”

張任俠的回答很自然,也很輕描淡寫,但對於李鴻運來說,卻不啻于晴天霹靂。

首先,張任俠認可了李鴻運對他的稱呼。他字介夫,也就是說,毫無疑問就是李鴻運知道的那個張任俠。

其次,張任俠的話中還提到了“荊公”和“新法”這兩個關鍵詞,這也跟李鴻運知道的那個張任俠,完全一致。

歷史上,齊朝確實曾經有一次規模很大的變法,被稱為“王文川新政”,而王文川又被稱為“荊公”。

這位張任俠,原本算是王文川的後輩,本來很受王文川的賞識,多次想要提拔他為新政做事。然而,張任俠最終卻走到了新政的對立面,甚至成為新政失敗的關鍵人物。

從歷史評價上來說,王文川的歷史評價一直到近代,都極差。

極差的意思是,幾乎可以與害死韓甫嶽將軍的、古今頂級奸臣秦會之相提並論。

比如,後人說王文川“**肆虐、流毒四海”;又比如,說他“國家一統之業,其合而遂裂者,王文川之罪也,其裂而不復合者,秦會之之罪也”。

又有人概括說:秦會之是“明進佞言悅昏君”,而王文川則是“暗以奸策惑英主”。

總結起來就是說,秦會之是個明明白白的大奸臣,明著蠱惑昏君做壞事;而王文川則是大奸似忠,表面上是個能臣,實際上卻暗中用很壞的計策來迷惑明君做壞事。

甚至將齊朝滅亡的原因,歸結到他們兩個人身上,認為這兩人一前一後,是齊朝滅亡的根本原因。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