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196章 電影與對話(9000大章求月票)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96章 電影與對話(9000大章求月票) (7 / 9)

“自南向北統一華夏,在盛太祖之前可是從未有人做到過的偉業!更何況還幾次親征漠北,武德何其充沛!”

“總有人說,就算盛太祖沒建立大盛朝、驅逐北蠻,也總會有另一個人來完成,但羅馬帝國的‘另一個人’在哪呢?”

“確實,正是因為盛太祖驅逐了北蠻,建立了大盛朝,所以大家才會把這件事當成是理所當然的,可是再看看羅馬帝國,可不就是一朝分崩離析,就再也沒站起來了嗎?”

“是啊,如果羅馬帝國真的有這樣一個人,他在西方的名字大概會代替凱撒吧?”

“這麼一想,如果沒有大盛朝重塑華夏,整個中原在長達六百餘年的時間一直被異族統治,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景象,怕是難以想象!”

“齊朝時候,連燕雲、遼東、河西走廊等漢人的傳統區域都守不住,到了後來更不必說,南人變為最低等,連江浙、兩廣一代都遍地胡商,假以時日,說不定中原都會完全胡化,若是沒有大盛朝的出現,說不定又會是一次無比恐怖的大混亂!”

“看看現在就知道了,分開一百多年的漁村雞犬不寧,分開七十年的島嶼烏煙瘴氣,盛太祖接手的,可是分開了兩百多年的南北,分開了四百多年的燕雲,是分開了五百多年的河西走廊,是丟失了八百多年的雲南!”

“是啊,若是沒有大盛朝,恐怕我華夏人的脊樑都要被打斷了!恐怕南人與北人,都要變成兩個不同的民族。別覺得不可能,世界上的例子比比皆是。”

“都說時勢造英雄,可我們華夏曆史上的那些至暗時刻,又曾經出過幾位像盛太祖這樣的英雄人物呢?”

“我不喜歡時勢造英雄的說法。這句話當然有可取之處,就像盛太祖如果生在一個太平盛世他也就只能做一輩子佃農、英雄無用武之地。可是,過分強調時勢造英雄,卻又陷入了一種虛無,只要‘英雄不出’,就理解為‘時機未到’,可很多時候,是英雄找到了時機,是英雄創造了時勢!”

“所以說,我華夏太過幸運,每當華夏衰微、神州陸沉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位英雄出現,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可是,也正是因為這種幸運,讓很多人將這些英雄的出現當做了必然,而絲毫不懂得珍惜!”

“何止是不懂得珍惜,反而還要不斷地在他們身上尋找各種角度去攻訐、抹黑,倒是那些手握屠刀、沾滿鮮血的劊子手,變成了被翻案的物件。”

“真好啊,能對盛太祖說出這番話,真好啊……”

這短短的一番話,就讓觀眾們彷彿穿越了數百年,來到了那個波瀾壯闊、英雄輩出的時代。

電影中的鏡頭,也隨之一轉。

楚州城,義軍。

青年的盛太祖就是從這裡開始,一步步踏上他使命的征途。

從盛太祖第一次與北蠻軍隊作戰開始,到他帶著“兩淮二十四將”離開楚州城為止,“義軍”身份的這段劇情被完整地展現在所有觀眾面前。

尤其是最後,在他毅然決然帶走二十四人,決定自己闖出一番天地的時候,讓不少觀眾都覺得出乎意料。

雖說這都是記載於正史上的內容,但也確實並不為大部分的普通人所熟知。

《暗沙》官方所採納的並不是霍雲英的那段錄影,而是另一名武卒玩家的錄影。

這可能是因為霍雲英那段錄影中,雖然通關得比較快也比較順利,但跟盛太祖當時的形象不夠貼近。

而這名玩家的錄影中,既表現出了盛太祖初臨戰陣時的緊張、侷促等複雜情感,又很好地體現出他在戰陣中不斷成長、並快速嶄露頭角的全過程。

而且,電影的內容還不止這些。

“義軍”身份的扮演到盛太祖離開楚州城就結束了,但電影中還在繼續。

盛太祖離開楚州城之後,就靠著這二十四個人,不斷招攬附近的義軍與山匪,或是用計,或是靠著自己的人格魅力,或是正面強攻……很快,就拉起了一支三千人的隊伍。

從二十四將到三千人的義軍,再到稱雄一方的割據勢力,最後統一中原、開始北伐……

電影中並沒有特別詳細地記錄這其中的細節,而是用一個個戰爭場面,跳躍式地介紹了盛太祖“驅逐胡虜、再造華夏”的大致過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