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邊關軍情急報,北蠻人再度大肆叩關擄掠,如何處置,請陛下示下。”
趙海平心中瞭然,果然,還是要御駕親征。
在他記憶中,歷史上大盛朝剛建立的時候,北蠻確實還有很強的勢力,對大盛朝仍有很大的威脅。尤其是退回北方草原後,北蠻的勢力在不斷內耗中又趨近於一統,給大盛朝帶來了十分嚴峻的威脅。
於是盛太祖帶著三大營遠征漠北,透過數次遠征重創北蠻,為大盛朝贏得了很長一段休養生息的時間。
當然,北蠻的威脅很難徹底根除,到了大盛朝中後期,北蠻也時常騷擾邊境,直到鄧將軍的時候,北蠻也仍舊是遠勝於東夷賊寇的心腹大患。
從表面上看,盛太祖對北疆的用兵似乎也沒起到徹底掃清威脅的效果,但換個角度考慮,打了這麼多次之後北蠻尚且還能捲入重來,如果當初坐視不管的話,任由北蠻部族重新統一,那就只能養成一個更大的威脅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盛太祖對北疆用兵是一種必然,不論是為了保護分離數百年、剛剛重新歸於一統的北方或燕雲,還是為了保護大盛朝北疆、守衛戰略要地,這種軍事行動都很有必要。
趙海平毫不猶豫地說道:“既然如此,朕決定,御駕親征!”
本以為這只是簡單地走個過場而已,卻沒想到此言一出,群臣全都變得十分不安。
兵部尚書第一個出列說道:“啟稟陛下,萬萬不可!
“此次北蠻出兵,只是與往常一樣的襲擾,邊關與要塞都未失守,這些蠻人在北境擄掠一番自然就會退去。
“臣以為,即便要用兵,派一名將前去即可,陛下萬金之軀,豈可輕動?”
緊接著,禮部尚書也隨聲附和:“陛下,臣附議!
“陛下肩負著江山社稷,不可如此輕率。御駕親征一事,萬不可行。”
不只是這兩位重臣,其他的大臣也紛紛出言勸阻,不少大臣還做出了相當過激的舉動,甚至恨不得拿自己的頭往柱子上撞,彷彿皇帝只要御駕親征,立刻就會產生十分可怕的後果。
這一番陣勢,還真把趙海平給震住了。
他之前在試煉幻境中雖然也扮演過武卒,指揮過戰鬥,但那畢竟都是一些小規模的戰鬥。而且,也沒有朝堂議事這個環節。
換言之,他曾經打的仗,都是非打不可的。
但此時,他作為皇帝,卻有著決定權。打與不打,完全是他自己說了算,而且不打的聲音要遠大於打的聲音。
滿朝文武,竟然沒有任何一個人支援他去御駕親征。
趙海平一時間無話可說。
這些大臣說的有沒有道理?
當然有道理。
歷史上因為御駕親征賠光所有家底的皇帝又不是沒有,遠的不說,大盛朝這邊就有一位。
盛太祖泉下有知,如果知道自己有個這麼廢物的子孫,估計得揭棺而起揪住他給他幾個大嘴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