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歌更加清晰地瞭解了南北榜桉為什麼如此重要。
但他還是有些沒懂,為什麼一定要從嚴、從重處罰?為什麼一定要將幾個主要的官員流放甚至車裂?
罰俸降職為什麼不行?
楚歌眉頭緊鎖,繼續分析。
“就像我之前分析的那樣,盛太祖此時已經活不了多久了,歷史上他再有不到兩年就駕崩了。
“而且,盛太祖又不可能預知自己的死期。歷史上有那麼多皇帝四五十歲就死了,他已經年過七旬,可以說每過一天,都是在掐著日子等閻王來收人。能多活一天,都是上天的恩賜。
“所以,為什麼這些官員敢蹬鼻子上臉?
“先是主考官鄭三省,搞出了北方士子全部落榜的既定事實;然後盛太祖讓劉信等人成立調查組去調查,還暗示了讓他們增補錄取北方士子,但他們調查的結果卻仍舊絲毫不改,甚至還故意把一些北方士子比較差答卷拿給盛太祖看……
“他們難道不知道盛太祖是個很能殺人的皇帝嗎?
“冒著生命危險跟皇帝唱反調,為什麼?
“為了科舉的公平正義?那顯然是不可能的。
“只有兩種可能,第一,他們此舉背後有著巨大的利益,為了利益甘冒風險;第二,他們懷有僥倖心理,覺得試探一番之後也不見得就會死。
“只是沒想到七十高齡的盛太祖依舊提得動刀,一點也不慣著,試試就逝世。
“所以,此時的關鍵問題就在於:他們所求的巨大利益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單純的降職、罰俸,還是無法懲治他們的野心、無法為大盛朝延續國祚?
“為什麼一定得殺得人頭滾滾,才能剎住這種趨勢?”
這個答桉並不難,所以楚歌也幾乎是瞬間就想到了。
“權力。
“他們要從皇帝手中摳出權力。
“每個文官的終極目標都是架空皇帝,成為無冕之王。而整個官僚系統,其實無時無刻不在嘗試著瞞過皇帝,為自己謀求利益。
“盛太祖處置這件事情的方式,會給這些官僚士紳,反饋一個特定的資訊。
“盛太祖已經垂垂老矣,離駕崩不遠了,體力、精力乃至判斷力,都已經大不如前。
“所以,如果盛太祖什麼都沒說,任由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那就說明盛太祖已經沒有任何精力去處理這些事情。
“連這麼重要的事情都無力處理,那其他的事情呢?豈不是也完全沒有精力去處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