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遊戲競技>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第167章 南北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67章 南北榜 (2 / 3)

從名字就能看出來,這位主考官的名字出自於“三省吾身”,在當時可以稱得上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他不僅曾制定了整個大盛朝的科舉制度條例,而且大盛朝的相關法條也與他有關。

可以說,當時盛太祖選中他作為主考官,朝廷上下無人不服。

但是在經過了長達數天的考試和十分嚴格閱卷程式之後,春榜釋出,上面錄取的竟然都是南方人,所以,也被戲稱為南榜。

於是北方學子攔路喊冤、去禮部擊鼓告狀。

盛太祖要求徹查此事,於是下令成立了一個專門的調查組。而調查組為首的官員劉信上呈的結果是,本次錄取結果並無任何貓膩,北方士子的答卷太差,無法錄取。

於是,盛太祖徹底憤怒了。

他將主考官和副考官等一概人等,全都認定為“奸臣餘黨”或是“反賊”,一律嚴懲。主考官鄭三省因為年老體衰,從寬發落,被髮配西北,而副考官和調查組的劉信則是被直接車裂。

至於最終的結果,是盛太祖又開了一榜、補錄北方士子,也就是所謂的北榜。

但盛太祖很快就駕崩了,接下來的年份中也再次出現過北方士子全員落榜的情況,直到後來的某位皇帝最終確定將科舉考試分為南北榜,南方錄取六成、北方錄取四成,這個比例才最終被確定。

……

楚歌陷入沉思。

“南北榜案……雖然我沒有研究得特別細,但從主流觀點來看,盛太祖的處理方式是沒什麼大問題的。

“在大盛朝開國初年的科舉中,原本北方士子還能佔到三成,但到了盛太祖快駕崩的時候,反而一個都錄取不了了。

“雖說不少人考證說當時的科舉考試很嚴格、不會有嚴重的舞弊,但這種比例本身已經非常離譜。

“總不能北方在大盛朝剛開國時,還能有三成計程車子考上,結果被盛太祖治理了二十多年後,反而一個都考不上了吧?

“按照當時的人口卷宗分析,北方各省的人口數大約就是佔三成,所以有兩到三成的北方士子被錄取,這個比例才較為合理。

“即便南方的經濟發達、教育水平更高一些,也不至於把榜單全霸佔了。

“更何況之後還出現過某一省的考生獨佔前七名的離譜情況。

“雖說當時的科舉考試製度也還算較為完備,大舉舞弊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但官員們也可以透過其他方式來完成與舞弊相類似的效果。

“當時大盛朝的都城在南方,也就是說南方計程車子天然地更容易跟大儒和考官們親近,他們答卷的思路和想法肯定更符合大儒們的心思。這些考官稍微留意一番,或許就能大致區分出南北方士子的不同。

“而且,這個案件的關鍵其實還不在於最開始的南榜結果,而在於調查組調查一番之後,在盛太祖已經明確要求補錄北方士子的情況下,調查組的負責人劉信仍舊堅持說錄取結果沒問題,堅持不錄取北方士子。

“所以,懲處這些人是沒錯的,明顯有貓膩的事情硬是查不出貓膩,那就只能說,問題已經擴散得很嚴重,甚至已經到了不用雷霆手段都難以處置的地步。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