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鬼吹燈Ⅱ02《南海歸墟》> 第四十八章 龍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四十八章 龍穴 (2 / 2)

金剛玉石的卦盤分為數層,每層都有無數手指粗細的窟窿,或大或小,分佈不均,隨著古猜將最後一式的機數推出,數層玉盤上的某些孔洞相互貫通,排列為“震卦”卦象的標記。卦盤連通著青銅人像的手臂,猛聽銅像體內機括牽動,“嘎嘣”一聲悶響,銅人身上填滿聚銅海沙的窟窿中,探出數十個銅鑄的鮫魚頭顱。銅鮫形態猙獰,大小比兒臂稍細,皆做張口銜珠之狀,口中卻俱是空空如也。

眾人見古猜終於啟動了先天卦盤上的機關,正要喝彩,誰知以四條手臂託著玉盤的銅像軀體中,竟會探出許多鮫頭,不禁全都看得呆了,一時寂然無聲,直勾勾地盯住那些空空的青銅鮫口,不禁想問:“這又是什麼鬼東西?”

我伸手摸了摸鮫口,裡面漆黑的海沙雖有聚銅集陰之性,不過以手撫去,感覺不到其中是否還有吸力,鮫魚嘴裡的空槽,很明顯是用來固定大顆南珠的,我奇道:“這……這些張口瞪目的鮫人嘴裡,似乎是用來放置海中龍含的……”

shirey 楊說:“九足鼎上有海底仙山埋著一輪明月的標記,明月隨波濤起浮,看來還需要在鮫龍口中放置龍含,將銅像沉入海底機關處,歸墟下的墳山就會裂開,僵屍會在棺中隨著水流浮上海面。當真存在這種可能嗎?”

明叔見脫身有望,忙不疊地告訴眾人,在海波中採蛋為生之輩,沒有哪個不知海底墳山中埋有明月的古老傳說。月者水之精,珠者月之精,其實明珠即為明月。金剛玉是海中古玉,珠玉相應,光華肯定比真正的月光更盛,只不過要嵌滿這銅人上的鮫頭,怕是要用不下數十顆極品龍含。多鈴和古猜姐弟在旁不住點頭,表示明叔所言不虛,海底仙山葬月的傳說在蛋民中廣為流傳,無人不知。

我咬了咬牙,看來是捨不得孩子套不得狼了,只有把我們從珊瑚螺旋所採的明珠,都嵌入鮫口,然後將銅人沉到水底鐵樹下的機關處,至於能不能引得仙山裂開,海水上湧,使僵屍出海,只有到時候才能知道了,現在根本難以想象百十顆明珠怎麼可能會帶來如此劇變。

胖子趕緊捂住裝有月光明珠的背囊:“我說胡司令這可使不得啊,這麼多魚頭,得餵它們多少?我不得不再強調一次,貪汙浪費可是極大的犯罪。”

我對胖子說:“怎麼是犯罪呢?摸金校尉的原則是舍財不捨命,咱們將來都是有所作為的人,可要是去不了美國,撈到多少青頭都沒任何意義,再說還有那價值連城的人魚和佛爺的翡翠天衣,到了美國咱們省著點花,也足夠折騰半輩子了。”

可話雖如此說,一看那裝著南珠的揹包,不禁又想:“在海中豁出性命採了半日,僅得明珠三十有二,阮黑死後,我又在他口中埋了一枚做‘駐顏珠’,如今只剩三十一枚,顆顆都是南龍海氣凝結的精華,要是就這麼沉入水底,換了誰都會覺得心疼,而且數量也相差懸殊,三十一枚明珠遠遠不夠。”

shirey 楊將幾枚明珠放入鮫魚嘴中,果然無論珠身大小,都被鮫頭緊密地牢牢吸住,但至少需要六十餘顆光照百步的月光明珠,才能把所有的鮫口填滿,shirey 楊也不得不連連搖頭。恨天氏送葬之物如此之盛,恐怕唐宗宋祖的陵中,也不會有數十枚這樣的南海精魄,此時此地又要到哪裡去湊夠六十幾枚明珠?

古猜在旁看出眾人憂心忡仲,似乎是覺得南珠不足,他忙指著水面,比劃著水底深澗的手勢:“水下有龍xue!”明叔急忙讓他說出詳情,聽後轉告給我們,原來古猜是古疍民中的龍戶,在海中有許多與生俱來的本領,尤其擅長“辨水色,識龍居”。

剛才,古猜隨我和胖子潛入鮫魚出沒的珊瑚樹下,見水底有一道深澗,古猜善識水性,一看水底的旋湧亂流有異,就知深澗中必有萬年老蚌。那是一片不見天日的“珠母海”,多半會有蚌祖隱匿其中。海中螺蚌不同於淡水蚌,全部是一甲僅出一珠,而海底的珠母卻是一甲百珠的龐然大物。

珠母可能要比硨磲大上十倍,只在海底洞xue巖隙的深處才有,一片産珠極佳的海域或者珠池,其下必然藏有被稱為蚌祖的老珠母。據說珠母乃是老蚌年久化為精魅,由於自身蚌甲中裹著百枚明珠,即使天上月色如水,它仍然會藏在深澗中絕不出來。

古時若有蛋人尋著水下蛛絲馬跡,摸到蚌祖附近,往往也很難發現與礁石化為一體無跡可循的巨蚌,更有許多人被它變幻的形態迷惑,成為了“蚌精”的食物。蚌祖藏納數量眾多的龍含隱在深水中,會産生大量的低頻脈沖,雖然對人體影響不大,但是會嚴重幹擾各種電子訊號,珊瑚螺旋海域常有舟船飛機失事,除了變幻莫測的海象天候,恐怕與這藏在海底的蚌母也脫不開幹系。

先前沒顧得上仔細去想那龍骸會是何物,珠母的相關記載雖然很多,但很少有人能捕得這種靈物,千餘年來始終無人得見。所以我們從一開始就沒往這上想,直到古猜觀水色識龍居,辨認出水底是片“珠母海”,才知原來古猜背後透海圖中所刺龍骸,正是“龍xue”的標記,蛋人向來便將“珠”比喻為蛟龍之含,有珠之海,即為“龍居”。

此時鯨骨附近的伏流一片沉寂寧靜,空氣中陰寒之意更盛,眾人稍加商議,那狠下心來,既然深澗中有一甲藏百珠的“珠母”,那說不得,只好再捨命下水,刮取蚌祖殼中的龍含。可此事卻又艱險異常,因為以前誰也沒有捉過珠母這種萬年巨蚌的經驗,據說那蚌祖歷經萬年吐納形煉,善能幻化迷惑,且藏匿極深,隱於深澗潛湧之下,其中亂流旋渦一個接一個,使人拼上性命也難以接近。

眾人正在左右為難,明叔忽生一計,從歸墟遺跡的螺甲墳中,得到數件引龍宰蚌的上古秘器,其中有具女子皮囊般的屍鬽,正可作為珠媒從水底引出蚌祖,不過將那鬼氣森森的屍鬽縛在背上,口銜短刃赴水潛入亂流,除卻需要膽子夠大、水性精熟之外,也務必要將生死置之度外,能擔當此任者,非是龍戶莫屬,現在唯有古猜這一身過人的水下本領是眾人最後的指望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