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爸爸和楊媽媽聽著自家女兒的話,這顆一直懸在高空的心總算落了下來,聽她說話那輕快的口氣,不用問也知道肯定是確實過得不錯,這單阿姨估摸著就是邱正偉的媽媽了。
要是現在楊曉出現在楊媽媽面前,她肯定要給這傻乎乎的笨女兒一下:“這你咋叫人家單阿姨,要改口!”他們可沒什麼女孩子早改口就倒貼的說法,在楊媽媽看來,要是女兒認準了,對方也對女兒好,那這門婚事沒什麼好爭議的,早點改口才不會讓人家壞印象。
媽媽說到單阿姨,還在和爸媽交流著的楊曉總算想到了正事,世界上所有的緊張在自己爸媽面前都能暫時拋到腦後,結果把重要的事情給忘了,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往後看了看,單阿姨示意沒事,讓她先講,但這哪裡行。
楊曉忙沖著電話那頭說著話,急起來原本會支支吾吾的話沒半點吞吐,一下就說了出來:“爸媽,單阿姨說想和你們說說話,我先把電話給單阿姨了!”說完便趕忙給單阿姨讓著位置。
電話那頭的楊爸爸、楊媽媽即使知道對方看不見,還是下意識趕快整理了下衣冠,端端正正地坐著,心裡頭埋怨著女兒來的這招突然襲擊,可這是自己的親女兒,還能說什麼呢?只能趕鴨子上架了,按照他們的想法,他們倆夫妻得先預演上幾輪才能表現良好,不然給親家留下壞印象可就拖累女兒了。
“誒,楊爸爸、楊媽媽你們好,我是正偉的媽媽,單靜秋,你們叫我小單、靜秋都可以。”單靜秋的聲音親近得很,她也下意識坐得直了直背,連她也有些不自覺的緊張。
“小單你好你好,我是楊曉的爸爸楊振宗,她媽媽叫陳雨,就坐我旁邊呢現在,你隨便叫我們都行!咱們之間也不論這個!”拿著話筒的楊振宗手都在抖,楊爸爸是局裡的一個小科長,也算是老資歷了,他連見識那些領導時都不帶這樣的,可面對女兒的未來婆婆反而緊張得很。
可再緊張,該說的話也得往下說,兩邊開始你一言我一語的說了起來,不時夾雜著些避免冷場的尬笑,楊曉早就燥得滿面通紅,捂著發熱的臉跑了出去,不敢在裡面多呆一秒。
屋子裡頭越說越是深入,兩邊父母早就叫上了親家公、親家母,這事情在父母這層面也算是板上釘釘了。
單靜秋很是坦誠,她先是把這家裡的情況說得清清楚楚,這些是一切的保證和先提條件,這邱家家境就在這,說得再怎麼天花亂墜難道就能改得了了嗎?將心比心,要是她遇到這種情況,起碼希望對方老老實實的把事情說得一清二楚,畢竟一個謊言需要一萬個謊言來圓。
“親家公、親家母,我這也想和你們透個底,我不知道我們家的情況阿偉那頭有沒有和您說過,我家那口子在阿偉還讀書的時候就沒了,這些年來我拉扯阿偉和她妹妹讀書基本上也沒能存下多少錢,我和您老老實實說,我這裡全部能拿出的錢也就是十五萬,其中得留五萬給阿芳,畢竟阿芳也還沒有嫁人,這些錢我不曉得在你們看來是多是少,可也真的是掏空家底,我知道外頭娶像阿曉這麼好的媳婦肯定得表示心意,可家裡情況確實是這樣也得先和您說清楚。”
“而且這小兩口要是成了,可能免不得還得請村子裡的人一場,我們這有許多風俗習慣,阿曉不一定能習慣,可也不是我們能改的,要是把村子的人請到城裡,親家,我也說老實話,怕給你們丟醜。”
楊爸爸聽得有些不好意思,忙要阻攔:“不不不,哪會呢?這哪有什麼丟臉不丟臉的,都是一家人。”他也知道對方是在說老實話,可哪能聽對方這樣說而無動於衷呢?他也是泥腿子出身,哪有瞧不起農村人的道理。
單靜秋沒介意,接著往下說:“楊爸爸你也知道我不是文化人,話也土,我說這些話都是打心底的,村子裡是什麼樣我們都知道,大城市什麼樣別的不看,我就看阿偉和村裡他那些一個年紀的小夥差多少我就明白我們和城裡人能差多少,這小兩口婚禮可不是小事情,有些事得先說清楚,否則到時候孩子會不好過。”
別的不說,就村裡那些老爺們但凡吃飯喝酒非得喝個你死我活面紅耳赤的樣子,在現在酒駕抓得那麼嚴格的城裡肯定是少見的。
還有下意識大嗓門說話,新郎一定要喝醉之類的流水席習俗也不少,可這些都是村裡習俗,說不上是什麼壞毛病,可總歸在兒子的婚宴上要是這麼被折騰,連單靜秋想著都腦殼疼,更別說楊曉家了。
明明話粗糙得很,說的話又揭露了不少短,可楊爸爸、楊媽媽聽在心底又是擔心又是熨帖,他們年紀大了見識的東西可不少,還能不知道這城鄉差距嗎?這單靜秋說的話句句實在,也是掏心掏肺把那些都說給他們聽,別的不說,就沖這個通情達理又實在的親家,他們對這門親事起碼放心了十分。
家境窮富,本來也是為了讓女兒過得好才考慮,畢竟他們家吃喝起碼不愁,養老金也能養活倆夫妻,不需要女兒負擔養老,對女兒物件的家境哪有那麼多要求,只是說家境好,那過得好的機率總歸相對要大點。
對於邱正偉最大的擔心,也就是他家裡的環境、家人,畢竟兩人真要談婚論嫁,到時候涉及的東西可太多太多,如果這些都不是問題,做爹媽的可不知能多放心多少!
“親家,沖著你這些話,我和阿曉她媽媽就放下了心,有你這麼好的婆婆,我相信阿曉一定能過得好!”楊爸爸說得堅定,一是確實被單靜秋的實在觸動了,二是糖衣炮彈在哪都是有用的,這不得趁機替女兒討好下未來婆婆嗎?這也算是做爸爸的小心機了。
單靜秋繼續往下說,不過這回說的倒都是楊爸爸、楊媽媽最關心的了:“當然,我把我們這的缺點都說了,也得說幾個優點,這樣能讓親家你們放下心。”
“我們家正偉呢,從小就聽話、肯吃苦,也是靠他自己一路考到了博士,尤其有了阿曉,我相信他會更知道奮鬥,更知道努力,可絕不會鬆懈。而且打小他就幫我分擔家務,像什麼洗碗、掃地之類的家務他都幹得很好,以後絕對不會在家裡做什麼甩手掌櫃,小兩口可以互相分擔家務,一起做活。再者他心也軟,脾氣好,從不發火,更別說打人罵人了,這點我這當媽的可以做個保證。”
“至於我們家呢,雖然村子裡親戚一大把,但也就只有過年的時候村子裡人才多,外來務工的人也多,所以要是真忙、或者要在親家你那邊過年絕對不成問題。”單靜秋是沒有什麼兒子一定得回爸媽家過年的想法的,這媳婦也有爹媽,他們兩家距離又遠,輪著來就行,她才不會鬧這個脾氣,更何況人媳婦也是家裡獨女,父母對孩子的心誰不知道呢?
“至於我呢,他爸爸當年還在的時候給我留了個房子在村裡頭,我現在身體也康健,倒是不用打擾小兩口,他妹妹很快也就研究生畢業,到時候也會去找份工作,過上自己的日子。”她往下補充,沒說太透,其實話裡的意思很明顯了,就是她不打算插手小兩口的生活,而正芳以後也不讓哥哥來操心。
楊爸爸、楊媽媽在電話那頭長呼一口氣,他們倒不覺得這婆婆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是什麼大事情,更不覺得邱正偉要是關照妹妹會得罪他們,要是正偉是個不孝順母親、不疼愛妹妹的人,他們也是要擔心的,起碼作為個男人心軟總是比心硬要好的。
但是親家能說出這番話,就證明瞭他們的心是好的,人也說得明明白白,不圖便宜只要兒子過得好,這和楊爸爸、楊媽媽想的是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