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這首《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寫景四句,恰能完美契合三月的燕京。
尤其當中最後一句,絕勝煙柳滿皇都,燕京人自古便有三月看柳的習俗。
遼會同元年,燕京為遼國陪都之一,設八座城門。
遼太宗令各城門外廣植樹木,安東、迎春、丹鳳諸門以植柳,開陽門、通天門、拱辰門諸門以植槐
金大定四年,金世宗完顏雍命都門外夾道重行植柳各百裡,金宮城之前,也是馳道兩旁植柳”到元代,則在麗正門內千步廊“旁近高柳,鬱郁萬株”!
厚載門處有“雪柳萬株”,瓊華島是“山下萬柳”。
泰定四年又在瓊華島上植“花木八百七十本,以柳居多”。
明代弘治年間,有大臣向皇帝進言:“京城渠路及邊境地宜多種柳樹,可以做薪,以備易州山廠之缺”。
弘治皇帝恩準“京師廣植柳樹,定時砍伐”。
清代曾在東長安街南到城牆的玉河“兩岸俱植柳,垂陰水面”。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巡視永定河時,特命直隸巡撫于成龍築新堤以根治永定河水患,廣植樹木於堤上以防堤潰,並建議多植柳樹。
乾隆皇帝對柳樹情有獨鐘,曾在清漪園、圓明園廣植柳樹。在南海子今南苑)飲鹿池旁有兩株古柳,俗稱“南苑雙柳樹”。根深葉茂,枝條交錯,樹形優美。乾隆曾七次在陽春三月到此賞柳,並寫下多首贊柳之詩。其中寫道:“南苑雙柳樹,厥名亦已久。臨池弄清蔭,婉婉蓋數畝。歲月與俱深,麋鹿相為友。”後來雙柳樹中的一株枯萎後,他還特令南苑郎中派人在其旁邊又補植一株,以恢複原來的雙柳樹景觀。
民國時期“京師植木多柳樹,易載易生”,“進京之官道兩側柳木成蔭,為路人歇憩之佳處”。
諸如此類,時至今日,初春柳樹染上新綠時,觀賞綠柳依依,婀娜搖曳的風姿,尤其是水邊堤上的垂柳,有水的映照,生機勃勃。
燕京東郊通教寺,寺內有一人工湖,面積不大,也就幾百平,說是湖,實為池,名曰:濃煙湖。
只因為湖邊沿岸疏密有間的種滿了柳樹,初春時節柳在未出葉之前,只是黃嫩的芽,甚美,而當柳葉長得茂盛之後,蒙上了水氣,成片望去彷彿濃煙一片,湖名由此而來。
此情此境,紅樓夢中亦有詩曰: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
正值三月,恰是翠柳濃煙賞柳的好季節!
濃煙湖中有石階,湖心有亭,石階正通往湖心亭。
一個身著病號服的女人順著石階,摩挲著著兩邊石欄,緩緩走向湖心亭。
她眉心不經意顰蹙,似心有所念。
臉上未經粉飾雕琢,渾然天成,那一頭及腰的黑發未經紮束隨意披肩,素手雪白,許是因為長期臥床所致,臉上的膚色有些缺乏血色,但容顏極美。
眼似琉璃膚如雪,質青氣韻,溫婉天成。
盡管穿著一身藍白相間的病號條紋服,仍是難掩她出塵氣質,置身煙柳合圍的湖心亭,娉婷嫋嫋,一呼一吸,瓊鼻微蹙,氣息吐露間不可方物,恍若謫仙!
她一邊前行,一邊賞景,最後進入湖心亭在一方幹淨的石凳上座下,背對著身後石階,雙手托腮,痴痴的望著前方遠處的煙柳,如夢似幻。
過了一會,女人身後連線湖岸的石階響起噔噔噔的腳步聲,是女人的高跟鞋。
亭子裡邊托腮的女人聽到聲音愣了愣,卻沒有回頭,而後目光繼續注視眼前煙柳,波瀾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