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災救濟糧到位,大家夥歡欣鼓舞的分到手,該還的糧食趕緊還了,該補的窟窿填補上,到最後其實手裡不剩下多少,不過熬到年底的那次收獲時是足夠了。
時間終於到了臘月中旬,秋後補種的紅薯長成,開始收獲了。
有了救濟糧打底,村民們好歹肚裡存點糧食,才有力氣下地上工。
由於又澇又淹的年景不好,田地裡的收成不算高,大片的紅薯全刨出來分到手的,將將夠撐到來年開春,精打細算一下或許能夠熬過春天那一兩月的青黃不接的時候。
江秋月沒有工分,分不到紅薯,就從需要賣糧食換票證的村民手裡買來幾大袋,存著平日裡吃。
從農村裡直接悄默默換糧食,比去城鎮上買糧食便捷便宜的多。
臘月的後半段,有了糧食,再加上過年的氣氛,到處洋溢著喜悅,只是知青們卻得知一個壞訊息。
上頭下達了命令,今年過年期間,分佈在各個地方支援建設的知青們不能回城探親,老實待在插隊的地方過年。
自從廣播裡聽到這條通知,有人歡喜有人愁。
不知道好不容易寬松點的局勢又起了什麼變化,打的知青們猝不及防。
劉愛英是挺歡喜的,這麼些年在外面都過來了,在哪裡過年不是過,回家還要被一家子盤剝,被親戚們說賴話吸血,還不如待在外面呢。
現在她有養豬的工作,自己掙工分弄吃的,餓不到凍不著,手裡還能攢攢以圖後路,怎樣都比回家一趟受憋屈來得爽吧。
像她這樣與家裡産生隔閡的畢竟是少數,其他人都多少有些失望,在農村吃苦受罪辛苦一年勞作,本以為過年能回城看看,結果連這個機會都沒了。
江秋月心裡有點小惆悵,本來她跟彭敬業說好,過年回去找家照相館拍照留念的,突然不讓回了,之前的打算全都打了水漂。
彭敬業是可以回去探親的,而且時間挺長,但是江秋月不回的話,他怎麼可能把媳婦撂下,自己一個人回去呢。
鋼鐵廠心懷不軌的小青年們那麼多,他不看好了,說不定過個年回來,媳婦還在不在都不一定。
打著留下照顧媳婦的名頭,彭敬業給老爺子寫信,讓他吃好喝好照顧好自己,他會看好老彭家未來孫媳婦的。
江秋月同樣給兩家都寄了報平安的家信,說明今年不回的緣由,隨行的是她準備好的過年禮物和賠罪包裹,足夠讓老爺子和江父江母開懷了。
雖說彭敬業不回去,但他派衛龍回京都看望兩家老人,沒到年根就讓小戰士拖著大包小包的土特産山貨回去了,算是幫不回去過年的兩人盡盡孝。
既然過年不回去,那麼年貨就要提前準備好了,上一次是回去吃家裡的,這次需要自己吃自己弄了。
江秋月扒拉了一下家裡的存貨,在年底休息那天讓彭敬業開車帶她去縣城,他們置辦年貨去。
臨近年尾,縣城裡的物資供應豐富許多,不過想買的人也多,手快有手慢無。
江秋月拉著彭敬業一起買買買,看到相中的吃喝穿用先買下來,到時候過年要用的就用上,用不上就當給空間補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