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樓下後,一個穿中山裝帶金絲眼鏡的中年男人正等在那裡,說是要給他們上思想課的老師,領著眾人去上二樓的教室。
不過,只有女知青去二樓上課,男知青被單獨分出來放在一樓的教室裡,由另外一個老師教導。
二樓的教室空間有點類似後世小學課堂的佈置,前方是講臺黑板,後邊是一排排的長桌長凳,前後左右牆壁上都用紅字寫著大字,內容是偉人語錄。
江秋月選了一個中間靠牆的位置坐下,劉愛英要跟著過來一起坐,被她死死拉著的趙美麗不願意擠到一張桌子上去,掙開了她的手轉身繞到前面一排選了一個靠窗的位置,坐在江秋月前面。
劉愛英無法,自己坐到江秋月身邊去。王曉紅跟他們隊的女知青不熟,就跟過來坐到劉愛英旁邊。
類似於她們這樣,一個隊的女知青或者相熟的找位置坐一塊,不到片刻,上面的那位老師敲了敲講桌,下方坐好的眾人立即安靜下來。
自稱老師的人介紹他姓陳,是知青辦的一位幹事,以後她們可以稱他為陳老師,然後他從講桌下面掏出一本紅寶書攤開,說開始給她們上思想課。
江秋月:“……“默默拿出了帆布包裡的紅寶書。
女知青中帶這本書的人不少,一時間大家都拿出來放到桌上,目光期待的看向講臺上的陳老師,以為他會以紅寶書為題抒發一番引人深思感人肺腑的情懷。
陳老師見此微笑,金絲眼鏡片上閃過一道明光,先誇獎大家的思想覺悟高,然後翻開紅寶書的扉頁,開始教大家一句一句讀上面的主席語錄。
就像曾經老師教小學生念課文一樣,老師念一句,學生跟著念一句,至於什麼感人肺腑個人情懷的,不存在的。
劉愛英被這一手操作弄得愣了許久,反應過來後擦了一把虛汗,看了江秋月一眼,輕輕鬆了口氣。
江秋月把書放到長桌中間,三人共用。趙美麗坐在前面顧不到,人家沒說什麼借看的話,她就不管了。
上午過的很平靜,她們就在背誦主席語錄中度過,中間休息過十幾分鐘,陳老師曾離開教室一段時間,之後又回來接著給她們上課。
等到中午時分,陳老師停下教學,扶了下眼鏡框,對她們說一樓有小食堂,可以拿糧票和錢去吃午飯。
女知青中準備了幹糧的人不多,即使有幹糧也想去小食堂看看,討口熱水喝,所以聽陳老師說完,下課後,女知青三兩相伴都往樓下去。
“江同志,咱們去嗎?”劉愛英有些餓了,想著如果飯菜不貴就買一點墊墊肚子。
去,怎麼不去?江秋月起身跟劉愛英一起下樓。
趙美麗剛才已經跟在大部隊後面走了,王曉紅早就飛下去找林文清去了,剩下江秋月兩個走在最後面。
江秋月從帆布包裡掏出一個油紙包,對劉愛英說她帶了玉米餅子,柳二媳婦的手藝。
臨河村的人眾所周知,柳二媳婦有一手能把玉米餅子烙成堪比白麵餅子香味的好手藝,劉愛英一聽趕緊說借她一張半張的填填肚子當午飯,回去拿土豆餅還她。
江秋月拿出的夠兩三個人的量,不容她多說就應下了。
她們到了食堂後,見到了陳中華他們,聽說男知青那邊同樣是念了一上午的主席語錄,挺無語的,不知道知青辦的人到底想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