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白天都沒人打賞。可憐啊!只能感謝還在看書的大大們!)
很快,許大光將李見微帶來。他們原本就是熟人,同一屆考武舉的同年。
李見微見了馮雲山,絲毫不見畏懼,彬彬有禮,完全不似武舉出身,倒似有幾份讀書人的沉靜在。
馮雲山問了下清軍中各類火炮、鳥槍的效能情況,李見微回答得頭頭是道,看來對火器是比較瞭解。
不但如此,李見微竟然對洋人的一些先進火槍也比較瞭解:“聖王,滿清和聖軍都在使用的鳥槍、抬槍,大多是老式火繩槍,劣質鑄造槍管,炸膛率高,射程才百餘步,不到洋人說的百米,而且清兵勇們都不會瞄準,50步距離,百發而不得十中。”
“而洋人在鴉片戰爭中使用最多的‘褐貝斯’滑膛槍,乃是一種成熟的燧發槍,聽說好多都是什麼東印度公司生產的,見微有幸使用過一種印度款‘褐貝斯’超輕短管滑膛槍p1812,又輕又斷,射程能達250步,也就是洋人說的200米,幸好80米以外就準度不大了。聽說這種火槍不但成本低廉,製造起來也很方便,洋人單這個什麼東印度公司每年便可製造數十萬上百萬支。鴉片戰爭後,英國人又將這種‘褐貝斯’燧發槍改成擊發式。”李見微瞟了一眼親衛身上揹著的鳥槍,憂心忡忡地說道,“虧我們還在為些垃圾般的鳥槍能夠配齊一半而沾沾自喜。”
“而我聽聞西洋的法蘭西的火槍更為精良,原來是裝備查爾維爾e1777燧發滑膛槍,隨著他們的皇帝席捲歐洲,後來又研製了查爾維爾e1842新式擊發滑膛槍,射速更是加快不少。效能比英人的‘褐貝斯’滑膛槍還要好。”
馮雲山驚呆了!他想不到,在廣州城裡的一名清軍武將子弟中,竟然還有這麼瞭解洋人新式火槍的。撿到寶了!
不由大喜,誇讚道:“想不到李兄弟對洋人的火器竟如此精通。而且李兄弟又願意加入我太平聖軍,勸說令尊棄暗投明,真是最好不過!”
“聖王有所不知,見微因母親身體有疾,經常找洋人傳教士看病,幾年下來,與那些洋人比較熟悉,甚至能說幾句簡短的洋文,對他們的火器有些瞭解。至於棄暗投明,原本就是我漢人該做的事情。見微還得替父親向聖王告罪一聲。”李見微解釋道。
“各位其主,何罪之有。何況令尊為官清正廉明。”馮雲山又讚歎一聲,才說出自己的目的:“李兄弟,本王聽聞法蘭西的洋人又研製出一種叫米涅線膛槍的火槍,採用專門的圓頭柱殼鉛彈,比槍口小,容易塞入槍膛,子彈的底部使用軟木材料,能在發射時將使子彈和膛室之間的密封性好,大大增強了槍支的射速,射程和安全性。據說,射程能達到西洋人說的五百多米甚至七八百米。所以,本王想請你和譚旅帥一起跟隨英國合信牧師一道去趟歐洲,將這些先進的火槍情報打聽到,有機會買些樣品回來。”
李見微點點頭,示意自己明白聖王的意思了。
馮雲山見這個李見微聰明又機靈,而且確實不是滿清的奸細,又有家眷在廣州城內,便放下心來。當即提李見微為細作營卒長,接替原來譚體元之位,負責跟譚體元一道至歐洲探知、購買新式武器。
譚李兩人剛出去,左宗棠又急匆匆地過來,說有事情稟報。
看來還真是什麼大事情很為難,否則以左宗棠的決斷,馮雲山又還算放權給他,不會特意跑來請示。
“聖王,被俘虜的廣州城內裡洋貨十三行的買辦們,在最大的買辦伍崇曜的帶領下,要求見聖王。”左宗棠簡短地解釋事情來由。
“對了,差點將這個伍崇曜給忘了。這可是財神爺啊,不好好宰殺宰殺,怎麼對得起他們稱呼我長毛賊酋的名頭。”馮雲山哈哈一笑,拉著左宗棠一起,趕往廣州知府衙門,一干官紳買辦就被關押在衙門裡的牢房。
馮雲山端坐知府衙門大堂之上,幾名親衛押著一人進來。那人卻是身穿繡獬豸的道臺補服,雖然那身補服已經骯髒不堪,但仍舊架勢十足地走了進來。正是因召集城內各買辦富商,成立“西局”,捐助官府軍餉幫助剿滅天地會義軍立功的伍崇曜,被滿清加恩賞其道員級別。
未料,一到堂前,親衛們強行將他按著跪倒在地,剛剛凝聚的架勢瞬間全無。
馮雲山譏笑地道:“堂下何人啊?可是清妖的哪位道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