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摩爾一直在歐洲服役,與其他三國此次領軍的主將都算熟悉,顧及顏面,不願意首先開口,便給羅斯打了個眼色。羅斯在印度服役,才不管那麼多,直接便開口道:“各位我大英盟國的將軍們,如今這華人國家的兩支艦隊已被我大英帝國的遠征軍兩次擊潰,損失慘重,剩下的幾十艘軍艦已完全不敢與我們接戰,望風而逃向廣州城。必定是想借助江邊兩岸的炮臺海防,與我們周旋。不過此去那廣州,有多少線路,為了徹底全殲敵軍軍艦,眾位將軍商議一下如何出兵才好?”
西摩爾馬上插話附和道:“是啊,通往廣州的這條大江名為珠江,我們大英已經做了詳細的調查,該江水系豐沛,如今又是上游水量豐沛的季節,江上航道很深,便是我們腳下的這艘排水量達5900噸的戰列艦,透過主航道行駛到廣州城下也沒問題。不過,如今我們四國的聯合艦隊軍艦眾多,若是一窩蜂而上的話,秩序混亂,江面狹窄也是施展不開,說不定還會誤傷友軍,反而不美。不如大家分兵,從不同的航道前往攻打廣州,如何?”
奧斯曼遠征軍司令阿伍哲奧盧和荷蘭遠征軍司令約翰對視一眼,兩人露出一絲意味深長的微笑,便點點頭道:“確實如此。我等都是協助貴國來征討東方,便由西摩爾將軍安排就是。”
見二人如此說,旁邊的葡萄牙遠征軍司令賈多素只能點點頭,表示認同。不過,他的心思其實並不是像其他二人說的那樣,協助英國來征討中華帝國。賈多素作為前任的葡萄牙派駐澳門總督,雖然不是在他的手中被那中華帝國將澳門收回,但作為曾經出任過澳門總督的葡萄牙軍人,休慼與共,若是藉著這次英國出兵攻打中華帝國的大好時機,將澳門永久性地佔領下來,逼迫中華帝國與葡萄牙籤訂割讓條約,這無疑是自己的光輝成績。因此,他的心思,都在那處已經被佔領的澳門半島上了。
如今澳門是因為那中華帝國將所有駐守計程車兵和百姓全部撤離,整個澳門地區已經空無一人,但賈多素擔心現在三國聯合艦隊一走,澳門又被那中華帝國佔領下來。
因此,賈多素想的是首先將自己的艦隊和士兵派往澳門,徹底將澳門半島等地佔領下來後,派一部分兵力留守後,再派出艦隊遠遠地尾隨在英國和其他國家艦隊後面,既可以減少自己遭受那中華帝國炮臺和艦隊臨死前殊死拼命的損失,又可以等他們擊敗那中華帝國,自己前去搶些戰利品。
倒是英國海軍副司令何伯有些質疑:“各位將軍,雖然我們聯軍實力強大,但那中華帝國的艦隊還有不少軍艦,尤其是對方的火炮威力和射程都很是不錯,加上絲毫不接戰便逃往內河甚至廣州城,其中必有緣由甚至有什麼依仗。不管怎麼樣,我建議,我們聯軍各艦隊還是統一指揮的好,就算分路進攻,也要相互支援合作,免得為敵人各個擊破。”
西摩爾馬上接過話道:“大家說的都很對。既然大家都統一,我添為大英帝國遠征軍的海軍司令,便擔任此次聯合軍事行動的指揮官。下面我分配下本次出兵任務。”
西摩爾打的好主意,三言兩語便將指揮權接在手中,不過,他的用意並不是讓其他國家的艦隊衝到前面打先鋒,而是想將其他國家計程車兵調開或者放在後面。畢竟,從這一路的征戰來看,這個東方國家的軍隊不堪一擊,如今出動了大英帝國如此多的軍艦,豈會有攻不下來的道理?他唯一的想法就是廣州城以及四周那麼多的戰利品儘可能多地能落到大英軍隊的手中,而不是倫敦方面先前約定的那樣,分一半給其他三個國家。
在他看來,有大英帝國的遠征軍就已經足夠了,當初就不該請求其他國家來協助作戰,更不應該答應將繳獲的一半戰利品分給他們。既然自己成為遠征軍的戰場司令,就有義務扭轉這個錯誤的決定。
因此,他直接命人取過地圖,指著珠江口道:“這條中國的珠江,水量很大,從珠江口通往廣州城的水道也有很多。大家也知道,這些可惡的華人,膽小奸滑,四處逃跑,為了徹底殲滅那支中國艦隊,不讓他們猶如狡猾的泥鰍一般四處躲藏,我們必須要分兵,將所有水道全部清理,讓他們無容身之地。
一進入入海口,便有一條橫門水道,通往香山和順德一帶,直至廣州城的上游,這裡只有一處名為小隱的炮臺,規模不大,便由阿伍哲奧盧將軍率領奧斯曼遠征軍負責。
我們大英帝國已經透過情報人員提前偵查過,大英帝國遠征軍艦隊主力還是按照18年前的那次攻佔廣州的戰爭路線一樣,分左右兩支艦隊從珠江主航道先攻克虎門要塞,其第一道門戶的沙角炮臺和大角炮臺,還有第二道門戶的上下橫檔和永安、威遠、鎮遠、沙尾等炮臺,需要大量的火炮和地面步兵的配合才能攻陷。
這裡有處本地稱做蕉門水道和沙灣水道的二條河道,最終通往的都是順德縣城,再往上便是抵達廣州城的上游水道,此河道沿途敵人並無什麼炮臺和軍力防守,便由賈多素將軍你們葡萄牙遠征軍負責。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至於荷蘭遠征軍的約翰將軍,貴部有三艘主力軍艦和六艘小型軍艦,便與我大英遠征軍主力一道。
攻陷虎門要塞之後,沿途的主航道叫獅子洋,在長洲島之後分為南北兩條水路,南路是向南經新造,再北上經大黃滘到達廣州城西南的白鵝潭;北路是經獵德、二沙尾直到廣州城南。經過大英前期的密探暗查,這一路有眾多的炮臺數十處,重點有長洲、沙路、魚珠、牛山和屏岡東山等炮臺為主的炮臺群,這五大炮臺群戰略位置能互相交望,火力彼此覆蓋,互成犄角,節節設防,封鎖整個珠江主南北航道河面,那華人稱呼為‘五虎擒洋’,目標就是防止我等的進攻。”
“看來,這些華人吸取了他們在18年前慘敗的教訓,新增了很多炮臺,更是增加了許多火炮,要是在18年前,對我大英遠征艦隊還真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不過,如今18年過去,我大英艦隊早不是當初了,而且此次東方咄咄逼人,侵佔歐洲各國在東印度的領地,女王和首相震怒,國會轟動,我大英直接出動上百艘規模兵艦的遠征艦隊,又邀請眾位一起參戰,就算他們炮臺再多,還能多過我們的艦炮?何況我們還有眾多的運兵船送來不少步兵參戰。他們的炮臺中,很多有一處致命的缺陷,那便是隻防守江面,只要我們的勇士們繞到他們炮臺的後方,便能攻破並佔領炮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