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中,準備從上而下地發展基礎教育。
一是在從國家層面,五年內,在東南西北聖京這五處地方建立近十所高等學校以及各行業的專科學校。
二是在每個省要也建立至少一所綜合性的高等學校和一所教育師範類的專科學校;每個州府都要設立一所以上的中等學校和一所以上技師培訓學校;每個縣則設立一所以上的初級綜合性學校以及若干個普及識字班;每個鄉鎮在原本的農民教習所的基礎上,進行推廣,一方面繼續加大農民教習所,進行掃盲活動,另一方面,新設立基礎小學,保證每個人口上千的鄉鎮都有一所基礎小學堂,以供兒童上學接受教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並且,透過《振興基礎教育章程》的立法規定,凡是八歲以上的兒童,均免費入學,條件好的還提供食宿,但若是不送入學堂就學,官府則要懲罰措施,不但當事人要被關押和罰款,鄉鄰也要被連帶罰款,甚至連本村的村長、鄉鎮官吏也要被警告處分,這樣整個聖國的基礎教育便強制性地開展起來。
當然,這樣一來,自然需要大量的教育資金。這方面,朝廷在這五年內,攻設立了一千萬兩銀子作為基礎資金,基本上達到了每年二百萬兩的程度,這樣的鉅額財富,幾乎是滿清在教育十幾年的投入了。並且,這還不算,朝廷又鼓勵地方鄉紳官員進行捐獻,扶住百姓教育。
同時,五年計劃中,計劃在每個州城以上的地方,設立一處中型圖書館和博物館,當然,書籍仍舊是以中華五千年的人文歷史地方誌等,但免不了塞入西洋諸學進入,只要能識字,便能進入參觀與借閱書籍,這樣便將整個社會教育開創起來。
為了鼓勵民間百姓送子孫後代入學,內務部規定,除繼續開展科舉取仕外,也進行批次的學校取仕:凡進入州府的中等學校以上者,便有機會成為鄉鎮官吏,而技師培訓學校畢業的,有機會至地方官府創辦的工廠內做頭目,教育師範類學校畢業的,更是享受全家直系親屬免糧稅,進農民教習所任教員。
這樣實行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兩樣發展,尤其在重點發展學校教育的同時,鼓勵民間資本進入社會教育。特別是地方有識之士的鄉紳,將原本的私塾、書院和學堂,面對社會開放,則可享受官府的補貼,其主人也會受到官府的獎勵。
對於這教育,整個朝廷不可謂不重視了。
其他的,醫療方面,也有提及,跟學校一樣,帝國準備在五年內,各大型鄉鎮開辦一處醫務所,各州縣以上的治所處,設立一家醫院。還城裡傳染病防治所,要將以前經常肆掠的瘟疫等嚴格控制下來。
關係到百姓的舉措便是各省的主要州府,都成立中藥廠和醫藥局,降低藥材價格。
最後一個,五年計劃中,還確定了民夫徵募計劃。為配套工業化程序,各種工廠建設和作坊的開工,朝廷列支了每年徵調不少於五百萬民夫的徵調資金,在全國各地興修水利,修築鐵路,廣建工廠。
馮雲山對於國家的這第一個五年計劃,充滿期待。接下來,帝國內閣只要做好監督,督促地方官員嚴密落實這項計劃,使之嚴格實施下去,相信五年之後,整個華夏,將會煥然一新。當初滿清只是上層和區域性地方開展的洋務運動,就取得極大的成就,何況如今的帝國,就像後世的日本工業化變革一樣,將會迅速崛起。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