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讓他說出不願意歸順帝國的話,他也做不到。
畢竟,一是自己的南皮老家聽說已經被他們佔領了,若是惹怒他們,自己連祖籍都回不去了。二者,剛才韓超所說的,新登基的皇帝重視儒教,重用讀書人,又是漢人,既然這樣,自己何必還非要吊死在滿清這顆已經傾覆的大樹上呢?無論從哪方面說,自己總歸都得為這些眾多的子侄前途考慮,他們苦讀寒窗,總要賣給帝王家的,既然新皇如今統一華夏的大勢已成,其人又是一代明主的景象,幹嘛不歸順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因此,張鍈也想與好友韓超一樣,有投奔中華帝國的想法。
思前想後,此刻的他,僵持在那裡。
“父親,依兒子看,這中華皇帝乃是一代明主!”誰也沒想到,張鍈正在為難的時候,站在一旁的兒子張之洞卻突然開口了。只見他神色如常,還有些雛氣的臉上,顯出一絲老成來:“兒子閒暇之時,曾經看過幾份南方發行的《南方日報》,裡面的內容洋洋灑灑,覆蓋諸多內容,其中印象最深的,數那時事新聞版面和實用知識、廣而告之等版面。”
“這份報紙上所說的,從來都是真事。之洞驗證過它上面說的幾個事件,還真是都確有其事。而根據報紙上所寫的時事新聞,臨近接壤的廣西泗城府,原本與我興義府是一樣的偏遠窮苦,甚至人口還要稀少。但如今,按報紙上說的,去年那裡的百姓還不能夠自給自足,但今年不但能吃飽飯,還有些餘糧。此話不虛,前些天,我便知道城郊有好幾戶人家,因家中缺糧,跑到對面的泗城府西隆州親戚家求食去了。”
“而且,根據報紙上所說的一些耕地種植的方法,莊稼產量還真有些提高。並且,還有好多神奇的事物,日行千里的火車鐵路,如一座城堡般大的海船,這些都非虛言。兒子很是期待能看見報紙上描繪的那些!”張之洞滿臉嚮往之色,眼神中一副渴望,其言語中的意思,不外乎央求父親也歸順中華帝國。
張鍈卻彷彿聽進去了。
他想想兒子的話,的確如此啊!
他治理興義府多年,自然知道興義府與鄰居的廣西泗城府的情況差不多,但經過他近十年的治理,興義府的百姓,已經慢慢比泗城府百姓要富庶得多,雖然說還是有不少人捱餓,但總算每年沒有大片地餓死百姓。但沒想到,數年後,他再次來到興義府任父母官,也就是去年今年這兩年時間,一下子,他治理的興義府,就比廣西泗城府差上不少。原本面有菜色的泗城府百姓來興義府走親戚或是做生意,如今個個都面色紅潤,那種發自內心的喜悅,讓興義府的百姓也都很是羨慕。
單單今年下半年,這興義府便有數百戶拖家帶口的前往泗城府投奔親友,說是那邊生活好。
當時的張鍈,感覺自己的臉上猶如被重重地扇了幾巴掌。他當時還偷偷派人打探了一下,看治理泗城府的是哪位名臣,沒想到,只是那邊粵賊才科舉取仕的第三十名,要真論起來,最多也就是個進士及第,能放個小縣的知縣就不錯了,沒想到竟然比自己還有作為。他再一打探,才發現,根本不是那麼一回事。
換了是他自己去,肯定比那才取仕的書呆子要強得多。他這才意識到,就像那《南方日報》上說的那樣,是體制問題。換了誰去那個位置,都能做到這樣。
於是乎,張鍈猛然想起自己當初的抱負,造福一方百姓。既然如此,自己還用擔心因背叛滿清投降粵賊,而招致身後罵名作甚?還擔心那貴州巡撫蔣蔚遠對自己不利做甚?大不了,提早率領一幫子侄逃到廣西境內去!
對,就這麼決定了!看著兒子朝氣蓬勃的臉龐,張鍈突然感覺胸口一熱,他感覺又找回了自己的初心!為官一輩子,造福幾方百姓!
“既如此!南溪兄,你我二人便一同好好謀劃一番,共舉大事,歸順明主!”
張鍈可能也沒想到,與此同時,四川、貴州各地的州府,還有很多與他同樣打算的地方官員,紛紛在暗自準備著。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