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府一帶在四年前便發生過一次黃河自然決口,當時洪澤湖、六塘河大溢,洪澤湖最高水位也讓淮安城進水,而咸豐二年開始,淮北大旱,運河斷流,溝塘無水,地表開裂,遍野如焚。淮河流域又遭蝗災,飛蝗蔽日,黑壓壓,烏沉沉,滾作隱雷,過境處齒噬牙咬,禾苗草木俱盡。
遭災後的淮安,直到現在還沒恢復過來,又遇此次洪災,眾百姓本以為沒了活路,不想在討虜軍的積極賑災下,甚至將軍中的兵糧也拿了一半出來賑災,活人無數,讓淮安一帶的百姓活命無數。
於是乎,鄉野間奔走相告,人人憤怒清廷的殘暴罪惡,稱道聖國的寬厚仁慈,善待百姓,一時間,討虜軍聲勢大振,鄉民向討虜軍提供滿清的情報,各地駐防塘汛哨兵,被鄉民俘獲扣押,交送討虜軍處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待洪水退去,駐留在淮安府城一帶半個月的討虜軍,加入了二萬餘名山陽青壯充當勇壯脅從軍,一路隨行,往北征戰。
林啟榮等率討虜軍將士從洪澤湖和運河兩路殺出,進入黃河,將勝保率領的一萬不到的清兵殺得大敗。在淮安周邊百姓的擁護支援下,討虜軍兵分兩路,分別沿黃河和京杭大運河西進北上,進軍神速,乙三師和萬餘太平軍攻往徐州府城;乙六師和黎振輝水師加上山陽壯勇一路攻佔宿遷、邳州,進入山東地界。
馮雲山看完南方討虜軍將士的進軍情況,一邊大喜一邊又為清妖的掘開黃河惱怒不已。
“咸豐、勝保,你們做此等生靈塗炭之事,真是自掘墳墓!”馮雲山怒道。他是真的怒了,自己千方百計想要趕往黃河,為來年的黃河決口賑災準備,滿清倒好,竟然為了攻敵,人為地將黃河決口,此等天怒人怨之事,滿清不滅亡才怪。
左宗棠也忿然道:“陛下悲天憫人,實為仁明之主。如今微臣才體會到陛下當初不顧一切要北伐攻佔黃河一代的苦心。”
馮雲山擺擺手,示意左宗棠不要再拍馬屁了,直接道:“朕的討虜軍數量如今看來,已經是不夠用了。佔據的地方多了,四處都要用兵,兵力捉襟見肘。而且,朕要儘快平定中原,徹底掃清滿清勢力。季高,你有何良策?”
他的身邊,也只有左宗棠富於謀略了,其餘的,即便是石達開、羅大綱,雖說戰術眼光可以,但謀略還是欠缺。而其他林鳳祥等將領,則只能領兵打仗了。
因此,馮雲山得知曾國藩自盡,臨死前命手下歸降聖國,自然是大喜過望。他的手下人才濟濟,可都是後世歷史上證明了的。招來充當幕僚,最為合適不過了,而且,如今自己已然登基為帝,大義名分都在,不怕其拒絕。
原本對曾國藩殺害曾天養的仇恨,隨著其自盡加上最後的命湘軍將領歸降,也減少了不少。
“陛下,微臣以為,如今一方面,可乘新朝新建,陛下登基的大好時機,在原本的南方几省招兵,擴大討虜軍規模,同時令兵工廠抓緊生產火器,武裝軍隊。只要招募一批地方駐兵變成,原本的如v東軍區、糊南軍區等地方駐兵,悉數升格為野戰軍,合兵轉為乙等師,這樣便能迅速彌補兵力不足問題。”
“其二,便是全力招降滿清地方大員!此舉可謂一箭雙鵰。”
……ps推薦一本大神緋紅之月的書:革宋。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