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已經清醒,他知道皇后和一干嬪妃都被賊兵俘獲了,幸好,自己的兒子救了出來,這是自己的希望所在。他盼望著有更多的人逃出來。
“皇上,重臣之中,只有侍衛內大臣鄭親王端華、額駙景壽、禮部尚書兼軍機大臣瑞麟、軍機大臣文慶、彭蘊章、杜翰,御前侍衛兼軍機行走肅順,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周祖培、吏部侍郎翁心存等人都隨著逃了出來!”珠勒亨道:“小阿哥被奴才親自揹著,帶回行宮已交給尋來的一名婦人餵養,但御前總管太監沈蘭玉陪同懿貴妃兩人逃散,還未找到!”
咸豐心中一驚,連沈蘭玉和杏貞兩人都沒能逃出來?心中更是哀傷無比,胸口一疼,便劇烈地咳嗽起來。
讓珠勒亨將鄭親王端華和御前侍衛肅順、禮部尚書兼軍機大臣瑞麟、軍機大臣文慶、額駙景壽等五人找了過去,咸豐滿臉是淚,垂淚泣道:“眾愛卿,大清如今落到這步田地,都是朕的過錯。只是如今,改當如何,愛卿可有良策?”
“萬歲,都是奴才等人的罪過,讓大清淪落至此,讓萬歲受辱蒙羞,奴才等死罪!”鄭親王端華領頭,五人放聲大哭。
五人一看咸豐只將自己這些滿旗族人召來,便知皇上已經是驚弓之鳥,完全不信任漢臣,加上大清遭遇如此慘敗,心中感同心受,因此哭得更加賣力。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君臣六人哭泣良久,端華才嘗試地說道:“萬歲,如今大清已經兵敗如山,賊兵圍攻北京城,若是讓其攻破,必定會更加大舉增兵,攻佔中原腹地,形勢堪危。我大清不如收縮兵力,退回關外遼東祖地,死守山海關,尚且還有一線生機。”
咸豐沉默不語,他其實已經贊同端華的說法,只是這般將大清祖宗開創二百多年的大好江山拱手讓人,心有不甘,也揹負不起這個罵名,不肯開口答應。何況,他還心存期盼,想回到北京城中去呢,特別是那圓明園。
瑞麟泣道:“萬歲,不能放棄關內啊。關外苦寒之地,物產不豐,若是我大清退往關外,只怕越來越勢弱,不消幾年,便會被賊兵攻入關外,到時,連祖地都難以保住!依奴才看,還是在熱河等待各地勤王大軍,救援解圍北京城。只要北京城不被攻破,一切,都還有希望!”
咸豐一聽,臉上稍有意動。
肅順一見,已明白咸豐心中所想。他對瑞麟口中的等待勤王大軍一說,嗤之以鼻,笑話,哪來的勤王大軍?整個大清,最強大的蒙古騎兵,已經被賊兵殺得大敗,數量最多、裝備最好的京畿禁衛軍,都集中在北京城內和京郊一帶,但卻被人數少的賊兵圍困,還眼巴巴地盼著地方綠營兵和駐防八旗兵去救援,豈非笑話?
肅順卻是看得明白,北京城內的禁衛在僧王的統領下,嚴防死守,還有可能守住,若是軍心動盪,無心守城,加上賊兵的火炮過於犀利,只怕還真守不住。就看僧王他們能不能拖到年末寒冬季節了。
“萬歲,奴才贊同瑞尚書的說法。不能主動撤往關外!這是我大清最後的無奈之舉,而今形勢雖然糜爛,但還不止於此!只要僧王在,北京城便在,只要北京城還在,拖到寒冬臘月,賊兵都是南人,不耐嚴寒,到時必然退去,京城之圍自行可解。”肅順收了臉上的淚花,恭謹地建言:“不過,萬歲,奴才還是建議派人前往中原各省,珊封褒獎各地大員,先將各地總督和巡撫安撫住,命其大肆招兵,興辦團練,積極備戰。同時,派重臣與粵賊和談,以黃河為界。不管賊兵答應不答應,都可以拖延個一年半載,等各地軍隊武裝建立起來,再與賊兵進行決戰。”
肅順說完,額駙景壽點點頭道:“萬歲,雨亭所言極是。”
端華、文慶見咸豐臉色,便知道皇上也是傾向這個說辭,也紛紛點頭表示贊同。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