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宜清也是長大了嘴巴,吃驚得無以復加!不過,他很快便回過神來,連忙對楊輔清道:“兄長,這回該下決定了吧!連翼王都投奔了南王,虧你還一直想著投奔翼王!如今沒什麼好說的了,我們也直接投奔南王吧!”
楊輔清有些不知道怎麼說才好,只能嘆口氣:“不。我們始終是姓楊的,與南王始終有些隔閡,雖然直接投奔南王有更大的功勞,更容易獲得南王的封賞,但為兄覺得我們還是繼續投靠翼王。”
楊宜清奇怪地問道:“為什麼?直接投奔南王,以我們手中的東殿兵力,和在東殿將士中的號召力,必定得到南王的重賞。比依附翼王,要強得多啊。”
“為兄不是說了,我們不要想什麼功勞,能保住性命,撐過這個難關就行。翼王待手下真誠,投靠他,就算日後南王真要對我們兄弟有什麼不利,翼王也會保住我們,相當於我們多了個翼王這蹲大神的保護符,何樂而不為呢?區區那點功勞,日後還怕掙不到?”楊輔清果然謹慎無比,想得很多。
楊宜清一聽,也覺有理:“兄長不愧心思縝密,小弟以前還不知道東王為何會器重兄長,如今總算明白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兩人商議妥當,迅速派親信趕往無為州,找翼王石達開說明投效之事,並且,邀請翼王領兵前往丹陽,說是請可以攻佔常州府和蘇州府,作為投效聖國的見面禮。
一日後,石達開便收到國宗楊輔清的密信,見信後大喜。
他正愁不知如何才好,楊輔清的投靠,如同雪中送炭,讓他有了新的想法。
原本手中只有五千太平兵,其中還只有二千多是原來的翼殿精兵,另外三千都是後來在和州和巢縣臨時招募的,戰力不太強。因此,他想要一路西進,攻佔武昌,無疑是難以辦到。但沒一點見面禮,就此直接一無所獲、兩手空空地直接投奔南王,石達開又很是不甘心。
原來南王將自己放在太平天國,寄予厚望,交代他要抓牢兵權,佔據地方,沒想到自己一直被東王打壓,留在天京,毫無作為。如今準備重回南王的身邊,怎麼能一點像樣的表示都沒有呢?
楊輔清這廝肯定也是揣摩出自己的心思,這個時候投效自己,並提出合力攻打常州府和蘇州府,這樣的確是極好的主意:不但將清妖最為富饒的兩府之地獻給南王,而且,佔領蘇州府後,便與佔領松江府的太平聖國連成一塊,整個長江以南,正式全部成為聖國的國土。想必南王也會欣喜!
更何況,還有一千的翼殿精兵,在楊輔清的軍隊裡,自己得要回來才行!
對於楊輔清為何會突然投靠自己,石達開也很清楚,他是也無路可走了,除非投降清妖。否則,在韋昌輝的逼迫下,天王又不理會,還充當幫兇的情況下,投靠自己,是唯一的選擇了。
找自己,無疑是擔心東王曾經對南王的那些陷害,會禍及到他們身上,讓自己來幫他們說話而已。對於這個問題,石達開自然樂意,他原本就不想看到天國的兄弟自相殘殺,如果有可能,甚至對於北殿的將士要投奔聖國,他也會向南王求情收留的。
計較已定,石達開便下令翼殿的五千將士啟程,橫跨長江,經蕪湖縣、高淳、溧水,向丹陽行軍。
而早前被東王楊秀清派出的塗振興和陳仕章兩人,則率領五千太平軍精兵,一路追擊潰敗的江南大營清軍,抵達金壇城外。在聽到天京變亂,並且東王慘死北王之手後,塗振興和陳仕章兩人心態大亂,根本無心攻敵。
逃入金壇城內的清軍,休整幾日後,便在張國樑的率領下,殺向城外的太平兵,由於塗振興和陳仕章兩人以及這部分東殿太平兵已經人心惶惶,毫無士氣,被清軍殺得大敗,退往句容城南幾十裡的山樑間,據山而守。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