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如何將這320名學員招生的資訊廣而告之,讓兩廣地區所有有志青年都能知曉呢?馮雲山沉思起來。
忽然,他一拍大腿,刷地站起來:自己這不是扯淡嘛!搞了半天,連這個時代最重要的宣傳工具都忘記了,都沒開辦,這不是?
沒錯!報紙!馮雲山想到了報紙!
後世不管是招人,還是出售貨物資訊,最早都是透過報紙來刊登廣告的。這320名學員的招生不就可以在報紙上打廣告就行了嗎?虧自己上次在開科舉時,還派人敲鑼打鼓挨家挨戶地去吆喝,累死下面不說,還沒能讓很多人知道資訊。
可是報紙就不一樣了,會看懂報紙的人,都是識字的,這樣針對性也更強。
最重要的是,報紙可以說是宣傳的喉舌,只要掌握了報紙這個工具,以後要帶動輿論,還不是自己說了算的。而且不管是這樣,報紙還能啟蒙這個時代的人,只要能透過報紙讓大家看到外面的世界,看到這個時代,估計,滿清的那套做法,很快便會土崩瓦解。
馮雲山眼神越發堅定起來,不但要辦報紙,還要辦好,要辦大。這報紙,不能賣貴了,但也不能免費。
想想以前自己在學生時代就很喜歡看的《南方週末》,馮雲山當即決定下來,辦份報紙,就叫《南方日報》,要讓滿清和太平軍們都聽聽來自南方的聲音。
想到這,馮雲山叫來伍崇曜和李文茂,問道:“你們可曾聽說過報紙?”
李文茂想了想,道:“聖王可說的是一張張的傳票一樣的,上面有密密麻麻的蝌蚪洋文的那種東西?”
馮雲山一喜,正是這種東西,看來,廣州卻有報紙,起碼,李文茂都曾經見過這洋人的報紙。
“報紙?聖王,崇曜對報紙還算是熟悉,有段時間天天看。洋人在廣州就辦了好幾份報紙,只不過,主要面向洋人群體。前些年崇曜經營洋行時候,也曾訂閱,一邊從上面瞭解洋人動態和生意資訊。”伍崇曜回答道。
“哦,都有哪些報紙,是何人主編經營?”馮雲山追問道。
“聖王,清妖道光七年,有英國鴉片商人馬地臣出資,在廣州創辦了一份名為《廣州記錄報》的報紙,不過是英文的,給洋人自己看的,主要是商業性報刊,現已遷往港島,改名為《港島紀錄報》。但清妖道光十三年,普魯士傳教士郭士立聯合美國傳教士裨治文創辦了《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這個卻是中文報紙,不過在鴉片戰爭爆發時停刊了。”伍崇曜與洋人打交道很多,對洋人辦報的事情可謂瞭如指掌。
“崇曜,廣州這裡還有沒有沒有停刊的報紙?”馮雲山直接問道。
“聖王問停刊的報紙,莫非要辦報紙?如果是要辦報紙,卻很簡單。崇曜知道有家在廣州的美國傳教士衛三畏負責的名為《中國叢報》的報紙,還開辦了印刷所大量刊印報紙,不過,一年半前因財力不足,陷入停刊,還曾找崇曜贊助。那名美國人崇曜也認識,聖王若是有意,將其招納便可。”伍崇曜道。
還有這樣的想睡覺就送枕頭的事情?馮雲山頓時大喜,道:“那便將其的報刊和印刷所都收購,將其本人也招納下來,多給點薪水。但只是僱請其為技師,這報紙內容卻必須由王府宣傳部來把控。”
伍崇曜連忙答應下來。聖王果然要辦報紙!
其實要建立報紙和印刷作坊,對於如今的馮雲山來說並不困難。不過,能利用現成的報刊和印刷所,自然最好,因為,馮雲山想要馬上創辦出報紙,讓《南方日報》三天內便出現在廣州的大街小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