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恨不得將附近所有能調的兵全部塞入南寧城內。此刻,他也不管誰會彈劾他了,因為整個廣西都丟了大半,根據他的官場經驗,京城中罷免他、或是押他進京問罪的聖旨肯定早就發出。只不過湖南和廣西都因賊匪戰亂,驛道阻斷,信使要從貴州或廣東繞道而行,而自己又從桂林跑到南寧,因此不能很快達到,再晚幾天,便會找上自己。
而在此之前,他還有一個機會自救,便是合兵一處,緊守南寧城。只要守住南寧城,或許他還會被革職,但至少不會被下獄問罪。要是趁守城戰重創賊匪,再反擊回去,收復思恩府或柳州府,那便將他原來幾次戰事失利的罪責全部抹去,說不定還會將署理二字去掉,轉為正式的廣西提督。
這兩天,他日夜親自上城牆巡防,又找了個由頭將左江鎮總兵德亮的實際軍權解除,自己親自指揮七大軍營的佈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賊匪幾次攻打,均無功而返,反而折損了千餘賊兵。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可還沒等他高興兩天,賊匪又來了援軍,這已經讓他有點絕望了,然而更讓他有點絕望的是,賊匪的援軍還是從西北面的百色廳而來。
這不單單意味著,整個南寧府的西面、北面全部被賊匪佔領,而且東面的潯州府比西面百色廳重要得多,肯定也派兵在攻打了,這樣一來,整個南寧府除了靠海的太平府外,其餘方位已經被賊匪包圍,這種戰略上的包圍導致的是,即便自己守住南寧城也無濟於事,只苟延殘喘而已。一塊飛地,別的不說,一兩個月後,全城即便有糧食吃,也沒鹽巴吃了,到時連守城的力氣都沒有,只有乖乖開城門投降一途。
不行,無論如何,得給自己再準備條退路!劉長清想著。
他的退路自然不是投靠長毛賊軍。而是….幸好,他的一名堂侄在新太協龍憑營任職遊擊,他一到南寧城便將一路搜刮的一些財物轉移到了堂侄那裡。
早在保寧府任職川北鎮總兵時,他的妻子和大兒子便相繼亡故,只餘下二兒子在曲靖鄉下老家。從桂林逃到南寧城後,他便派自己的一哨親衛趕往老家,準備將二兒子送至龍憑營的堂侄那裡掛個武職,混個出身。如今看來,恰好歪打正著,到時……不正好麼?
想到這裡,劉長清長長地出了口氣,有了退路,自然就沒那麼惶恐了。不過,這南寧城還得堅守幾天,就算用再大的代價也要支撐到兒子趕至龍憑營駐地憑祥土州的那個時候。
正當劉長清放寬心思的時候,李開芳和羅瓊樹也找到了解決破城的辦法。
這兩天南寧大雨,城外的邕江河水暴漲。據當地的一些天地會眾稱,每年這個季節都會發生河面漲水,而每次城外河水漲水,都會倒灌入城,透過內河和城內的湖塘,造成本就是一個盆地的南寧城變成積水之所。
他們想的倒不是水淹南寧城,一方面邕江太大,難以堵塞洪水,另一方面,現在南寧城本就是甕中之鱉,沒必要將城內的百姓也全部陪葬掉,畢竟這個城即將成為太平聖國的地盤。
還是李開芳想到上次在道州城外的瀟水中伏擊劉長清,將士們透過氣孔潛伏在水中。他們便商議,可以用同樣的方法,透過邕江和城內的內河連線的排水暗道,潛入城內。進城後,一邊聯絡城內的天地會兄弟,一邊偷偷地隱藏起來,再突然發難,一舉奪城。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