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馮雲山和黃益雲劉勝邦出了州衙,見大門外左宗棠已在等候了。稍後,陳水太領著那幾名礦工頭迎了上來,後面還跟著李開芳和蘇三娘,原來這幫人都是早就在外面等著。
寶山礦區說是離城西四五里遠,實際上,出了西城門,往前走了三里不到,就已經開始看見路兩邊的礦渣,還有沿路不停有聖兵的崗哨值守,看來陳水太知道上頭對礦產的重視,安排都很謹慎。
開始進入了礦區。
一名姓宋的礦工頭在寶山礦區採了十幾年礦,據他介紹,寶山礦區實際上包含黑鉛礦、銅礦、白鉛礦、金銀鉛礦,還有硫磺礦和硫鐵礦。眾人聽得頭大,但馮雲山饒有興趣,他主要其實還是衝那硫磺礦而來。
不知道陳水太跟宋礦頭許諾了什麼好處,宋礦頭很是熱心,一路耐心講解。很快,領著眾人到了第一個礦洞,說是鉛銅合礦,也有少量黃金產出。
洞口有數名聖兵守衛,見陳水太等人前來,忙上前見禮。
馮雲山見這礦洞有數人高,洞窟兩邊和頂上用硬木拱起,支撐著礦洞以防垮塌。暗道,這古人心思也很巧妙,知道採礦安全。對鉛銅礦興趣不大,稍微看看,便讓宋礦頭帶去下一礦洞。
第二個礦洞卻離剛才的鉛銅礦有三里多遠,有好幾個礦洞,洞口都開在一座單獨的山峰上,卻是白鉛礦。這個白鉛礦的礦洞前,卻沒有聖兵守衛。馮雲山一問陳水太,卻說是因白鉛用處不大,所以沒派人值守。馮雲山搖搖頭,卻也沒說什麼。
宋礦頭領著馮雲山等人,從邊上最大的一處礦洞進了礦場。後面幾個陪同的礦頭點燃了火把,幾人朝裡走去。沿礦洞進去百餘步,裡面又分了岔道,一條礦洞左邊往上,另一條礦洞從右邊斜著往下延伸。
馮雲山先往左邊往上的礦洞走,陳水太等人忙領著礦頭在前照路。看著礦洞裡零散的礦石,還有礦壁上的形狀,青灰色,灰白色,馮雲山判斷這應該是個鉛鋅礦!清代採礦之人將鉛鋅礦、鉛錫礦都稱之為白鉛礦石,但鉛錫礦相對來說呈灰黑色,顏色要深些。而且,馮雲山也知道,後世那個時代的桂陽附近,確實有幾家儲量排在世界前列的大型鉛鋅礦。
果然,宋姓礦頭介紹道:“各位軍爺,這裡是白鉛礦洞。像這種礦石,經過加熱煉製,就能得到鉛和“倭鉛”兩種材料。”
“倭鉛?你說這個礦石,加熱煉出來,便能得到倭鉛?”馮雲山問道。
一旁的左宗棠不愧博聞廣記,卻是聽說過這個詞,問道:“可是前朝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中提到的倭鉛?”
宋姓礦頭卻是一臉茫然,道:“這位先生,小人沒讀過書,卻不知這個倭鉛是不是你說的那個。”
馮雲山笑道:“季高,正是那宋應星提到的倭鉛!以其似鉛而性猛,故名之曰倭鉛。倭字難聽,今日我卻要為此物換一新名字,就名之為鋅!”
“新?”左宗棠見馮雲山用手指虛寫了一個鋅字,接著說道:“鋅?好名字!聖王寓意深遠,宗棠佩服!卻不知這鋅,有何用途?”
“這個?季高,我只能告訴你,這個鋅,用處不小,等到合適時機,便會讓你大開眼界!”馮雲山笑笑,卻不說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