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雲山和曾觀瀾很快便帶劉長佑、江忠濬、江忠淑回雲道殿。對於這三人,江忠淑年紀最輕,已有些降意,但馮雲山最看重的是劉長佑。昨天釋出檄文時,劉長佑見自己名字在檄文上時還欲尋死,但現在彷彿已經接受這個事實,甚至眼中不時閃出一絲期盼。
原因很簡單。昨日劉長佑準備繼續尋死時,馮雲山在他耳邊悄悄說了兩句話:
“子默兄,堂堂大丈夫,一未侍奉盡孝家中老母,二未造福一方黎民百姓,三不能為我大漢光復出力,就此為滿清胡妖異族枉死,空留金石老家慈母幼子,世間受難,何忍?”
“雲山幾日前已派人至金石老家,不日便可接汝家慈和妻小來道州相聚,盼子默兄知我苦心!”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當時的劉長佑渾身一顫,不可置信地望著馮雲山。
一方面,他對馮雲山有些恐懼。調查他這麼詳盡,又派人去老家接他家眷,若他不歸降,家眷必無倖免,他又是至孝之人。另一方面,馮雲山如此一番動作,言語懇切,卻也表明對他何等重視,竟讓他有遇伯樂錯覺,還有些許感動。
劉長佑心思忐忑,儘管多年修習的儒家理學提醒他,不可背棄朝廷綱常投奔賊匪,但心底深處卻時時又有股聲音在吶喊:你只是個小拔貢,未食朝廷半分俸祿。為了生你養你的家母,為了劉家香火傳承,忍辱負重降了吧。何況,你也是漢人,何必非要給滿清做奴才!
一時間,他滿腦各種念頭,思慮萬千。
黃玉昆將剩餘三百名未曾作甚大惡的清兵俘虜,和在女營關押、早前在全州境內俘虜的四百名清軍,全部交與羅大綱,挑選願歸降者,編入後一軍中,又增兵力六百多人。剩餘一百餘人未降,繼續關押,每日少許稀飯,又無食鹽,身體羸弱無力,苦不堪言,不幾日,除病死幾人外,餘者竟紛紛投降,加入聖軍隊伍之中。
梁立泰、蘇三娘、黃益芸、何見機等人在道州城外四鄉立大旗招兵。有了《奉天討胡檄布四方諭》等三篇檄文的傳散,加上太平軍女營及牌尾街頭巷尾村寨圩集四處宣傳,道州境內各處鄉民和會黨皆踴躍加入太平軍隊伍。
羅大綱、吳如孝兩人原是天地會眾,當下找到城中新加入太平軍的名叫吳玉的會眾,一問得知,道州附近出名的天地會頭目名叫何賤苟,道州蔣居人,吳如孝率人趕至州城東南四十餘里的蔣居何賤苟家中,卻得知他昨日已離開家中,率幾十人,前往州城前來投靠太平軍。
吳如孝趕回州城時,羅大綱已經與前來投奔的何賤苟見過面。報請馮雲山同意,授何賤苟師帥職,命其四處聯絡附近天地會舊屬,沒兩天,蔣居、巖頭村、癩子山、清塘等地三千餘名會眾在何賤苟部下何祿的帶領下,紛紛來投。
梁立泰、蘇三娘等人又在各圩集佈施米粥,宣講滿清兵差的惡行,太平軍中皆兄弟姐妹,不愁吃穿人人平等的美好,又兼黃益芸免費幫鄉人診治雜病,何見機現身說法,號召讀書人和開明鄉紳加入太平聖軍。至五月初十,道州附近加入太平聖軍的鄉民和會眾青壯竟達一萬二千餘人。
羅大綱這時才發覺,自己有些看不透南王。先是抓住機會與天國主力分兵,爾後直奔道州,彷彿早就知曉道州城內無兵把守,輕易攻佔道州城。更釋出討胡檄文,又輕而易舉擴編招兵上萬。彷彿一切都在他的計算之中,莫非,南王真的有天父提點,預先就知道了這一切?
不管怎麼樣,羅大綱興高采烈地向馮雲山稟報,道州太平軍將士合計已經達到一萬八千餘人。繼而,又不無擔憂地道:“南王,將士眾多,統屬不清,指揮難免混亂,羅某建議分營設定。還有,人多耗糧亦多,眼下糧食雖看似充足,但日耗巨大,還盼南王早日謀劃。”
“大綱兄弟不愧我聖軍中統兵多年的大將,能一下察覺這兩點隱憂,提醒雲山!雲山這兩天仔細考慮,決定對我太平將士進行整編,還望大綱兄弟能全力助我!”馮雲山很是欣慰。
“屬下必定竭盡所能,助南王開創太平盛世!”
喜歡這個天國不太平請大家收藏:()這個天國不太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