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曉她對京中不熟,就給她在京中做向導,事無巨細,心思和性子都好。
知曉她在京中沒有朋友,槿桐也帶她和陽平,任笑言,曲穎兒,戴詩然等一處,她的日子也過得充實精彩。
譬如一道去京郊烤魚,一道去城南看皮影戲,還有在長公主府下棋,觀山閣釣魚,等等等等……早前來京路上,她還嚷著要早些回懷洲城去,眼下也不著急走了。
京中確實比懷洲城要繁華,可懷州城內各個都繞著她轉,這京中卻不一樣。
能玩到一處去自然是好的,她也有看不慣的,人家也看不慣她,不湊到一處去便是了。
爹爹問她,她就應道,京中也沒什麼不好,多留些時日也好,等哥哥來京中了,我們一道回去。
於是在京中這半月,她大多和槿桐一處。
有時是槿桐來恆拂別苑,有時是她去槿桐那裡。
她也見到了風鈴小築同恆拂別苑相接的那顆杏花樹,哥哥給她說的,總比同爹爹說的多,哥哥說他時常坐在杏花樹上看槿桐,槿桐就抬眸看他。
這兩日是真的登對。
沈安安覺得怎麼看怎麼舒服。
方槿桐做她嫂子最好了。
一來二回,她與槿桐已經熟絡。
也能尋到合適的時候同槿桐說起懷洲的風土人情,自然,還有哥哥小時候的趣事。
槿桐總是安靜得聽。
然後雙手托腮,問她問題。
她自然歡喜。
若非認真,只是敷衍,哪裡能問得出這許多來。
可槿桐的問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她總是挑懷洲的風土人情問,卻從不主動問起哥哥的來,只是言辭間又總能繞過去。
槿桐是個心思縝密,卻又有意思的姑娘。
槿桐對哥哥的喜歡好似四月的春雨一般,潤物細澤,細水長流,卻不顯懷。
這樣的人好相與,卻也同哥哥一樣護短。
她若同哥哥成親了,日後的日子一定不會無趣。
哥哥身邊不乏阿諛奉承的人,槿桐待他,如他待槿桐一般。
……
方槿桐恰好笑笑:“方才去尋爹爹,他不在,正好有時間,想約你一道去趟驛館。”
“去驛館做什麼?”沈安安好奇。
方槿桐附耳:“上回不是在驛館見過烏託那嗎?”
沈安安就忽得想起來:“似是說這好兩日就去驛館見他的,你不說我險些都忘了,倒成食言了。”
食言而肥,可不能失信於友邦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