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變已過半月。
聽聞廬陽郡王率先舉旗, 要入京救駕, 各方勢力諸如蒲陽郡王府, 定北侯府等紛紛響應,一時間宮中和京中都人心惶惶。
由得君上,太子借君上之手連搬了幾道諭旨, 在各方雲集響應的救駕中, 真有不少人弒主邀功,以諭旨為名, 加入了平亂的陣營中。
旁的嫡系部隊紛紛效仿。
可這宮中生變不過十五日, 平亂的也好, 救駕的也好, 哪隻隊伍都尚且來不及開赴京中。一時間,這京中的局勢誰也看不清, 究竟鹿死誰手, 誰也不好說。
國中說太子逼宮,又逼死了惠王,行不義之政的有,說太子並未逼宮,是旭王, 景王等人藉故生事想要奪權的有,一時間紛紛攘攘,除了幾方表明態度之外, 其餘便都按兵不動。
自古以來,成王敗寇, 要幫也是幫勝的一方。
反正國中形勢都亂了,誰還能惦記著誰?
國中形勢大亂,更勿說京中。整個京中打家劫舍,殺人放火的不在少數,禁軍上下心有餘而力不足,一要守衛宮中,二要死守宮門,至於這城中,亂又能亂成什麼模樣,死也就死那些個人,只要守住了城門,這城內到宮門之間,便是白骨又如何?
……
轉念宮中生變已經二十餘日,曹順入京將二叔,安安和槿桐接走的訊息,也傳到了沈逸辰耳中。
去往君華殿的路上,沈逸辰心中盤算日子,還有幾日。早前那個叫路子的內侍官走在前方,神色雖不似從前般唯唯諾諾,而是仍有些緊張的模樣。
遇到人行禮,路子還是會收起緊張神色,而身後的沈逸辰卻一臉沉色。
“侯爺,太子讓人詔了尚書令,曲國公和旭王殿下入宮,眼下就在思賢殿,而方才,華瑜公主忽然去了君華殿,還讓人守住殿外,不讓外人進出……”
事出緊急,路子來尋他。
沈逸辰心動大駭。
太子詔了尚書令,曲國公和旭王入宮,華瑜此時去君華殿恐怕是想取君上性命!
華瑜原本就想將君上同太子一道送葬。
此時尚書令,曲國公和旭王都在,都是最好的人證。君上若是身亡,便可將所有的罪名都記在太子身上,而此時放出訊息去,太子之前打好用旭王做替死鬼的如意算盤便會全然落空。
無論怎樣,只要君上一死,太子都是謀逆。
如此,君上命懸一線。
“閃開!”沈逸辰顧不得這麼多。
禁軍守在殿外,殿中都是些內侍官和宮婢,雖是太子和公主的心腹,卻連路子都招架不住。
沈逸辰闖入寢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