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孫芝連忙以周帝的名義送去許多金銀絹緞,犒賞三軍將士。
江淮節度使文訓,驅除韃虜、剿滅逆賊,立下不世奇功,加封為太尉、鄭公、尚書左僕射兼兵部尚書。
參與勤王的將士、官吏,歸降朝廷的知府都受到了嘉獎,而凌晨也從男爵混成了侯爵,連跳兩級。
這位破格進爵的臨潁侯,受到了來自各方勢力的關注。
因為此次北伐戰爭中,他並沒有出現在前線戰場,而本該由他主導的開封保衛戰,也是潁川別駕張承指揮的,只有極個別人查到在雞城譁變中,似乎有他的身影。
可即便沒有他,應開疆的勝算也不如文訓,河北到處都是叛亂,也不……
好像雞城譁變是比其他叛亂影響大點,但那也是大勢所趨,他最多就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而已,男爵跳侯爵,有點離譜了。
因為侯爵再往上,就是公爵。
而他才二十出頭。
很少會有二十歲的侯爵,除非是繼承了父輩的爵位,但是大家一查,發現凌晨三年前還是個流民。
三年時間,從流民升到侯爵,這是什麼概念?
別說祖墳冒青煙了,祖墳噴岩漿都不行。
也有人查到他救過文訓的命,並且與文家關係匪淺。但是很多大佬都清楚,文訓不是一個憑喜好做事的人,他一直非常冷靜。
這就意味著,這位臨潁侯無論是功績還是實力,都足以封侯。
統一了中原後,文訓的辦公地點不能放在汝南府了。他上表周帝,言說鄴城已經殘破,不宜再做都城,準備擴地建城,改開封為汴京。
潁川知府馮延升為京兆尹,潁川鄉軍將領劉青山升為騎都尉,負責新都的建造工程。
這一舉動的背後,有著很深遠的政治考量。
其一,為了更好的控制河北、關東諸府。
其二,潁川集團在文訓稱霸中原的過程中,立下了汗馬功勞,無論是錢糧供應還是派兵作戰,都是出了全力的,比江淮士族還要賣力。
其三,這裡離洛陽很近,洛陽北邊是孫芝,西邊是韓珏。以這裡作為京城,就有理由大規模屯兵,隨時可以對他們發動進攻。
其四,由於這幾年不斷的吸納外來人口,又少有戰火侵蝕,現在的潁川府人口眾多,經濟繁榮,是最適合做都城的地區,唯一要擔心的只有水患問題。
其五,定都這裡,能讓文訓在與江淮士族的相處中佔據主導地位,至少不用再完全依賴他們。
這是個精細活,急了容易重蹈大周的覆轍,和原始股東反目成仇;緩了無法及時籠絡河北、關東等地的人心,穩定不了局勢。
但如果想一統天下,就必須這麼做。
打天下難,守天下只會更難。
不過,這都是老文應得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嘛~
凌晨已經在策馬回鄉的路上了,歡快的歌聲飄揚在曠野之中——
“若是萬里同風,天地為仁,我願做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