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自己遵守紀律,聽從安排。
而且主動幫女同學拎衣服,背書包,居然還來攙扶閨蜜。正在道邊喘氣兒的蘇丹和燕子,都笑了:“小護花,你攙扶我們,你攙扶得動嗎?”“俺行哩,別看俺比你們矮,”小男生神氣的拍拍自己胸膛:“俺的力氣比你們大,不行,比比,試試哩?”
登山隊伍正好休息,蘇丹就起了自己右手腕。
“掰手,還是掰腕?”小護花挺挺胸脯:“隨你們哩。”“那麼,掰手腕吧。”一隻大手和一隻小手就此相互一捏,使上了勁兒。同學們一看,可高興了,自動喊了起來:“蘇老師,加油!”“小調皮,加油!”還相互爭起嘴來:“俺說蘇老師贏!”“小調皮贏!”“小調皮輸!”“蘇老輸!”
然而,蘇丹一捏住小調皮的右手腕,就感到了有點麻煩。
山區孩子雖然小,可力氣大,手腕的骨格比城市孩子粗壯得多,用盡力氣的蘇丹居然奈何不了他。當然,拿出了吃奶力氣的小調皮,也奈何不了對方,畢竟二人之間差著整整十五年呢。燕子看得興起,推推閨蜜:“連小學生都掰不贏,你呀,讓開,讓開,我來。”
小調皮也換上了石頭。
結果,可憐的燕子同樣奈何不了對方,還差點兒一鬆勁兒,被石頭掰倒。終於,為了讓二小男子漢逐願高興,閨蜜倆分別由二小護花挽扶著,爬上了最後幾級臺階,大家一起站在了小山坳上。
眼前,豁然開朗,風景如畫,草長鶯飛,鬱鬱蔥蔥,霞光萬丈!
視野從來沒有如此寬闊過的同學們,跳呀蹦呀叫呀,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按照何老師的安排,二十五個同學整整齊齊地站在平坦的小山坳中間,由蘇丹詳細講解介紹了,今天這節課外音樂課的內容和意義。
“同學們,我們今天要教唱的歌曲名叫《歌唱祖國》,歌曲創作於1950年9月,適逢新中國成立一週年,看著天安門廣場五星紅旗隨風飄揚,鮮花如海的熱鬧景象,青年作曲家王莘,就腦海裡反覆醞釀,《歌唱祖國》是他在回津的列車上一氣呵成。
1950年9月15日,王莘從天津到北京去購買樂器。返程路過天安門時,被金色晚霞籠罩的天安門廣場吸引,抬頭看,一面鮮紅的國旗在霞光中高高飄揚,令人心潮澎湃,32歲的王莘靈感突現前面四句歌詞脫口而出。
王莘登上返津的火車,思緒如飛,邊唱邊寫邊打拍子,歌詞與曲譜幾乎同時噴湧傾瀉出來。回家到時,王莘與妻子王慧芬同聲哼唱,王莘連夜一氣呵成地寫完第二、三段歌詞。1951年9月《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先後發表了《歌唱祖國》的歌詞,繼而中央樂團在中央電臺播放了《歌唱祖國》大合唱,從此這首歌流傳到國內外。
而這首歌最有名的逸聞是,當它第一次被寄給當時國內最有名的音樂雜誌時,曾被編輯退稿,原因是當時我們唱的《東方紅》都是五聲音階的,而《歌唱祖國》聽上去感覺不像中國歌。1951年9月15日,這首歌寫成的一年後,終於在《人民日報》第一次發表了。從此響徹祖國大地。所以,同學們,如同我們學習一樣,幹什麼事都會有艱苦與困難,只我們堅持下去,就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
燕子指揮著大家一起演唱了《歌唱祖國》: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歌聲從小山坳騰空而上,同學們的臉蛋兒上,都帶著自豪驕傲的神情,少男少女的心兒和著無限的嚮往,在五月的天空盡情飛翔,山風把歌聲捎帶得很遠很遠……
放學回宿舍後,小劉大劉便忙開了。
忙著這幾天來所有的拍攝錄影錄音,重新組合編輯,壓縮在短短的二十分鐘內,作為將在現場會上放映的,半山寨小學支教工作彙報重頭戲。現在,莊嚴而令人激動的一頁,終於翻開了。
5月15日上午十點正,五省教學現場會,在嘹亮的國歌聲和熱烈的掌聲中,於半山寨小學大會場裡如期準時舉行。來自安徽省,江蘇省、浙江省、湖北省和河南省的三百三十名代表,齊齊一堂,共商21世紀五省教學大事。
五省代表都在會上發了言。
高科技的音相畫把代表們的發言與商榷,變成各種湧動的文字和激越的畫面,將與會代表們的視野與審美,成功地進一步地推到了現場會的一個個高潮。
中午,與會代表每人一盒盒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