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向輝可能熱的實在不行,將身上鎧甲卸下,同時說道。
“陛下,這麼跑下去也不是個事啊,不如回豐州得了。”
李承乾搖了搖頭,他不是沒想過去豐州固守,然後召集侯君集等人前來。
但如此不光分頭出擊的方略毀於一旦,而且會形成被圍點打援之勢,太過被動。
更主要豐州糧草不多,還沒儲存太多火藥,如李世民後續大軍有攻城器械,能不能堅持到援軍到都是個事。
“向輝,既然咱們水源不多,那李世民也差不多,如果能在附近水源地設伏,你覺得如何?”
還是那句話,北向輝除了人渾,上一陣沒腦子,統軍能力沒任何問題。
同時兩次在大漠殺敵,而且也沒少問俘虜地形問題。
所以目前所處這地方,雖沒來過,但也知道東南西北。
“陛下,俺如果沒記錯現在這地方往西一里多地,就有一處溪流,然後再遠就得五六十里地了。”
李承乾點了點頭,其實自己和李世民的部隊,都是唐軍,在軍制上屬於一模一樣。
騎兵,急行軍分成小隊,每隊五十五人,其中隊長一名,下轄五‘火’分別為負責真擦的斥候火、負責包抄衝殺的跳蕩火。
同時還有一名掌水囊分配的‘水虞官’其下轄輔兵五人負責拿淨水起居等。
如此的兩個小隊,也就是十火可組成‘鋒矢陣’進行集體衝鋒。
李世民大約有三千人左右,也就是有三百六七十人去打水。
不過,怎麼準備預判出李世民部隊去打水時間,和如何襲擊又是個問題,畢竟自己這兩把刷子能想出來的戰術,李世民不可能想不到。
“對了,向輝,這附近有沒有是個埋伏的地方?”
“太適合的沒有,不過再往北,不遠有一處緩坡,能居高臨下衝殺敵軍。”
李承乾眼中露出決斷之色,單手摸著下巴上的鬍鬚,腦中分析一通所有可能。
片刻後,說道。
“這樣,咱們馬上開拔,至你說那緩坡初,然後朕帶龍纛在坡下留守,同時分兵在坡上,你則親率五百兵馬潛行至西便一里水源地。”
北向輝聽到這話,嚇了一跳,可以說李世民不忠不孝,但絕不能說李世民菜。
李承乾留在這,雖然藉助緩坡,但也根本沒有贏得可能。
“要不,俺留下冒充陛下吧?”
他如此安排,是要以緩坡的地形優勢讓李世民覺得自己已經逃跑無望,要做困獸之鬥。
如此李世民急功近利之下,就會忽略自己會在水源地埋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