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二章 周世宗——柴榮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章 周世宗——柴榮 (2 / 2)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柴榮準備親征南唐,先派李谷統領韓令坤等十二位將軍出征,同時下詔要求吳越王錢弘俶出兵常州,以牽制南唐軍力。因不贊同李谷持重的策略,改命李重進為淮南道行營指揮使,自己則領趙匡胤等主動出擊,取得正陽之戰的勝利,且派兵攻取了南唐的滁、揚、泰、光、舒等州。

後因雨季來臨,留李重進軍繼續圍攻壽州,自己則班師回京。柴榮徵集工匠,於大梁城西汴水側造戰艦數百艘,命唐降卒教北人水戰,數月之後,縱橫出沒,殆絕唐兵。

柴榮,因南唐援軍抵達、周軍不利,於是再度南征,大敗南唐援軍於紫金山寨,消滅唐軍四萬人,繳獲船艦數百艘及眾多錢、帛、器械。壽州彈盡糧絕,向周軍投降,柴榮隨後自下蔡回京。

柴榮,親率諸軍第三次徵南唐,攻濠州,敗唐軍於渦口,一鼓作氣,向東橫掃沿淮城柵,所向披靡。泗州守將舉城投降,柴榮親率水陸大軍東下,得唐軍艦船三百餘艘,加之周軍數百艘艦船,水陸俱奔,所向皆捷,連降濠州、漣水、亳州等地。

柴榮,親自率軍攻克楚州,再破揚州,繼續擴大戰果。前往泰州、廣陵、迎鑾江口,大敗唐軍。南唐元宗李璟遣使求和,進獻貢品,被迫獻上四州之地,畫江為界,每年進獻貢物十萬,以求罷兵。

至此,淮南之戰結束,柴榮悉平江北的淮南之地,得州十四、縣六十;李璟去帝號,只稱“江南國主”,自揚州還京。

柴榮,三次南征,不但使南唐俯首就範,而且震懾了南方各割據勢力,為之後的北伐掃除了後顧之憂。

柴榮,親率諸軍北伐遼國,取道滄州北上,率步騎數萬直入遼境。至寧州,遼寧州刺史王洪以城降。

之後,領兵水陸俱下,至益津關,守將終廷暉舉城投降;至瓦橋關,守將姚內斌以城降;遼莫州刺史劉楚信舉州投降;瀛州刺史高彥暉,以本城歸順;義武節度使孫行友攻克易州,擒獲遼易州刺史李在欽;以瓦橋關設定雄州、益津關設定霸州,先鋒都指揮使張藏英,在瓦橋關北破遼騎兵數百人,攻下固安縣。

這次出師,僅四十二天,兵不血刃,連收三關三州,共十七縣。柴榮大會諸將,準備乘勝奪取幽州,諸將均認為不可,柴榮不聽。夜間,柴榮突患疾病,只得自雄州回師。

昭義節度使李筠,攻克北漢遼州,擒獲其刺史張丕旦。柴榮回到開封,解除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命趙匡胤接任,封長子柴宗訓為梁王。

柴榮,因病在開封萬歲殿駕崩,終年三十九歲,在位六年,諡號睿武孝文皇帝,廟號世宗。

柴榮,勵精圖治,致力於統一大業,曾立下“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壯志。在位期間,進一步在郭威的基礎上改革朝政,整軍練卒、裁汰冗弱、招撫流亡、減少賦稅,修訂禮樂、制度、刑法,抑制佛教,使得後周政治清明、百姓富庶,中原地區經濟開始復甦,史家稱讚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