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一章 建立後晉——石敬瑭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章 建立後晉——石敬瑭 (1 / 2)

石敬瑭,沙陀族,太原人,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女婿,五代十國時期後晉開國皇帝。以善射被李嗣源倚為心腹,李嗣源討趙在禮,至魏州,石敬瑭統親軍擁李嗣源為主,迅速佔領汴州。李嗣源不久即位,石敬瑭因此先後被任命為保義、宣武、天雄、河陽、河東節度使。李嗣源死,子李從厚繼位,為閔帝,加石敬瑭中書令,調任成德節度使,後又鎮守太原。李從珂反,閔帝出奔,路遇石敬瑭,被石敬瑭挾留在衛州。不久,閔帝為李從珂所殺,李從珂即位,為末帝,末帝猜忌石敬瑭,命石敬瑭移鎮天平軍。

石敬瑭遂與桑維翰、劉知遠等謀反,以割地、稱臣、稱兒為條件,請求契丹出兵相助。契丹主耶律德光立石敬瑭為帝,國號晉,史稱後晉,改元天福,後晉割幽雲十六州給契丹,並每年獻帛三十萬匹。後晉和契丹合兵攻克洛陽,後唐滅亡,石敬瑭遷都汴州,升汴州為東京,置開封府,改洛陽為西京。在位期間,連年發生兵亂,且依附契丹,使中原地區動盪不安,吐谷渾活動於河東,對契丹造成威脅,石敬瑭因此受到責問,憂鬱成疾而死,享年五十一歲,廟號高祖,諡號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葬於顯陵。

石敬瑭,父親名叫臬捩[nie ie]雞,西部少數民族,後自朱邪歸唐,從朱邪入居陰山,其後,李克用起於雲、朔之間,臬捩雞因善騎射而投奔李克用,官至洺州刺史。石敬瑭生於太原汾陽裡,家裡排行老二,從小就沉默寡言,喜歡讀兵法書,非常崇拜戰國時期趙國名將李牧和漢朝名將周亞夫。時任代州刺史李嗣源對他很器重,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他,李存勖聽說他善於騎射,把他提拔到自己身邊,李嗣源請求將他調往軍中,李存勖同意了。李嗣源讓他統領自己的親軍精銳騎兵“左射軍”,號稱“三討軍”,視他為自己的心腹之將。

此後,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轉戰各地,成為李存勖的一員驍將,在和後梁大將劉鄩對陣交戰時,劉鄩襲擊還沒有列好陣勢的李存勖,軍情危急,石敬瑭立即率領十幾名親軍馳入敵陣,東擋西殺,左衝右突,遏止住了敵人的攻勢,掩護李存勖後撤。事後李存勖稱讚他勇猛威武,撫摩著他的背脊說:“大將門下出強將,這話不錯啊”,並頒賜給他財物,又親自送給他酥食,石敬瑭由此而名聲遠揚。

除了救李存勖之外,石敬瑭還多次救過他的岳父李嗣源。李存勖、李嗣源與劉鄩戰於莘城,李嗣源與石敬瑭陷於陣中,石敬瑭挺身揮劍,來回輾轉苦鬥,奔跑數十里,大敗劉鄩。晉軍和後梁大將賀瑰激烈爭奪黃河沿岸時,晉軍先攻下了楊柳鎮,李嗣源卻中了劉鄩的埋伏,危急時刻又是他這個愛婿率軍殿後,拼死掩護他撤退,才得以領兵突出重圍。

不久後,梁晉又大戰於胡柳陂,由於李存勖的冒險出戰,使大將周德威不幸戰死,石敬瑭又率領他的左射軍和李嗣源一起重整軍隊,將後梁軍隊殺得損失殆盡。石敬瑭跟隨李嗣源在德勝渡擊敗後梁大將戴思遠,斬首兩萬多人。在胡盧套作戰,後唐軍隊逐漸敗退,石敬瑭迎著敵軍精銳,拔出長劍,殺開血道,用身體保護李嗣源撤退,敵人幹望著他,無人敢上前阻擊。石敬瑭跟隨李嗣源觀察梁軍陣地楊村寨,部下都沒有披甲,突然敵軍出其不意,用武器掩襲李嗣源,兵刃將要刺到李嗣源背部,石敬瑭手持戰戟衝上前,用力一擊,幾個兇悍的敵人從馬上滾落下來,李嗣源才免於一死。

後唐莊宗李存勖稱帝,派李嗣源越過黃河,孤軍深入襲取鄆州。鄆人開始沒有發覺他們,石敬瑭率領五十個騎兵跟隨李嗣源渡過濟水,突襲東門進到了城內,鄆兵前來阻擊,石敬瑭被刀刺中,仍像羽翼那樣保護李嗣源,把士兵部署在大道上,堅守不移,等到後續騎兵接連不斷地到來,才攻取了鄆城的中心地帶,而佔據了鄆城。接著平定汴水,滅掉了後梁宗室,成就了莊宗一統天下的局面,促成李嗣源建立不朽的功績,其中石敬瑭與李從珂功勞最大,莊宗時石敬瑭官位不顯赫是因為不喜歡自我誇讚的原因,這隻有李嗣源心裡明白。

石敬瑭不僅在戰場上救岳父李嗣源,在遇到政治難題時又是他為李嗣源分析局勢,指點迷津。這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勸李嗣源順應時勢,在兵亂時追求帝位。

在趙在禮兵變魏博時,朝廷派遣元行欽去招降而未成功,大家議論紛紛,認為非李嗣源不能招降趙在禮,李存勖於是任李嗣源為統帥,派去鎮壓,但到了魏州時,自己的軍隊也發生了兵變,請求李嗣源在河北稱帝。

李嗣源對李存勖沒有二心,接受了霍彥威的勸諫,這時就想隻身回去向李存勖言明真情,石敬瑭極力反對他這種不明智的做法,他說:“豈有在外領兵,軍隊發生兵變後,其主將卻沒事的道理?況且猶豫不決是兵家大忌,不如趁勢迅速南下。我願領騎兵三百先去攻下汴州,這是得天下的要害之處。得之則大事可成。”李嗣源這才醒悟過來,立即派他領兵先行,自己隨後跟進。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石敬瑭在黎陽渡過黃河,佔領汴州,等到李嗣源進入汴城,莊宗也親自率領軍隊到達離汴城五里路的西北部,莊宗登上高城嘆息說:“我不能成就大事了!”因此跟隨莊宗計程車兵大量潰散,前來歸順李嗣源。李嗣源馬上派遣石敬瑭率領士兵擔任前鋒,奔赴汜水關,莊宗遇內亂而亡。李嗣源進入了洛陽,嘉獎石敬瑭的功勞,由總管府都校提拔為陝州府兵馬留後,最後李嗣源像石敬瑭預料的那樣登上帝位,石敬瑭也因功被加封光祿大夫、檢校司徒,授陝州保義軍節度使,還賜號“竭忠建策興復功臣”。

石敬瑭加封檢校太傅兼六軍諸衛副使,進爵位封為開國伯,任御營使,快速地平定汴州節度使朱守殷的叛亂。因功擢升宣武軍節度使、侍衛親軍馬步軍總指揮使兼六軍諸衛副使,加封爵位為開國公,賜“耀忠匡定保節功臣”名號。

東川節度使董璋叛亂,石敬瑭任東川行營都招討使,兼理東川行府事務。因蜀道險要艱難,糧食運輸不能供上,明宗下令班師回朝。

秦王李從榮上奏北方契丹、吐渾、突厥犯邊,需要一名大將統帥邊軍,眾臣認為只有石敬瑭和康義誠能夠擔當。石敬瑭本來就不願做禁軍副帥,自願北上,加封兼任侍中、太原尹、北京留守、河東節度使,另兼職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地軍隊蕃漢馬步軍總管,改賜“竭忠匡運寧國功臣”名號,掌握了河東這塊後唐起源地區的軍政大權。

在中興殿宴飲,石敬瑭捧杯為明宗祝壽,趁便上奏說:“我雖微小怯懦,想到邊陲大事,豈能不竭力盡忠,只是我遠離京都,長久見不到皇上,不能隨時申報。”石敬瑭再拜告辭,明宗流淚打溼了衣襟,左右近臣奇怪明宗過度悲傷,後來果然從此與石敬瑭永訣,沒能再度相見了。李嗣源病死後,石敬瑭聽到訊息,如喪考妣,悲痛不止。

李從厚繼位,為後唐閔帝,石敬瑭被加授中書令,調任鎮州成德軍節度使,讓在陝西的李從珂任河東節度使。李從珂因此發動了岐陽兵變,最後用李從厚派去鎮壓他的將士歸降於他,然後領兵殺向洛陽,李從珂又讓石敬瑭去商議軍國大事,石敬瑭在路上遇到從洛陽逃出來的李從厚,李從厚的隨將嫌石敬瑭不保李從厚,短兵相接後,石敬瑭就將李從厚的隨從全都殺死,然後將李從厚幽禁起來,去向李從珂請功,最後李從珂派人將李從厚殺死。

李從珂繼位以後,任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北京留守,充大同、振武、彰國、威塞等軍蕃漢馬步總管。雖然石敬瑭幫他除掉了李從厚這個後患,但並沒有信任他,反而將石敬瑭當成最大的威脅來對待,想盡辦法要將他調離河東這塊根據地。

在石敬瑭到首都參加完李嗣源的葬禮之後,也不敢提出要回去,害怕李從珂起疑心,所以整天愁眉不展,再加上他當時有病,最後竟瘦得皮包骨,不像個人樣。妻子李氏趕忙向母親曹太后求情,讓李從珂放石敬瑭回去。李從珂雖然不是曹太后的親生兒子,但曹太后從小對他如同親生一樣,又見石敬瑭病成這樣,估計難以構成什麼威脅,於是就順水推舟做個人情,讓石敬瑭回到了河東,沒想到這次竟是縱虎歸山,後唐亡於他手。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