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七十一章 振興後唐——郭崇韜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一章 振興後唐——郭崇韜 (1 / 2)

郭崇韜,字安時,代州雁門人,五代十國時期後唐宰相、名將。歷仕兩代三主,唐僖宗後期,作為昭義節度使李克修親信,累典事務,廉潔幹練。李克修死後,改任李克用典謁,李存勖以為中門副使,和孟知祥、李紹宏一起參與機要。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拜兵部尚書、樞密使。郭崇韜獻計奇襲汴州,梁晉對峙四十年,一戰八天滅梁,以佐命之臣之功加授侍中、冀州節度使,封趙郡公,食邑二千戶,賜鐵券,恕十死。李存勖以長子李繼岌為都統,郭崇韜為招討使,率軍六萬討伐前蜀,率軍抵達成都,王衍出降,前蜀滅亡。不久,郭崇韜遭到宦官李從襲、向延嗣、馬彥珪和神閔敬皇后劉氏構陷,在成都被鐵楇打死,所生五子全部遇難,只有兩孫倖存。

郭崇韜,最初在李克修手下效力,李克修死後,到了李克用身邊,此後就一直是李克用的近臣。做事以幹練、清廉著稱,而且遇事機警,應對從容,後唐莊宗李存勖繼承王位後,更是器重,任命為中門副使,和孟知祥、李紹宏一起參與機要事務。

不久,李紹宏到幽州任職,孟知祥向李存勖請求到地方任職,因為以前的中門使有兩個,雖然忠誠,但卻被治罪殺死。孟知祥害怕步其後塵,就請求外任,而且還派妻子去哭請太后恩准,李存勖讓孟知祥推舉人來代替他,孟知祥便推薦了郭崇韜。從此,郭崇韜專掌機要事務,跟從李存勖到處征戰,勤勤懇懇毫無怨言。

郭崇韜隨李存勖征討鎮州的張文禮,契丹藉口援救鎮州,出兵進犯,到了新樂,晉軍將士見契丹大兵壓境,非常恐慌,眾將紛紛要求退還魏州,李存勖猶豫不定,郭崇韜則對李存勖說:“阿保機這次領兵南下,並非為了救鎮州,而是衝著財物而來,如果前鋒被打敗,肯定會退兵的。何況我們剛勝梁軍,威震北方,士氣也正旺盛,應該趁此良機驅逐契丹兵,必會大捷!”李存勖聽從了郭崇韜的意見,揮師北進與契丹軍隊交鋒,果然取得了勝利。

李存勖稱帝后,郭崇韜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和樞密使。當時,李存勖正和梁軍對陣黃河兩岸,衛州剛被梁軍奪佔,形勢對晉軍非常不利,而且,梁末帝朱友貞聽從了敬翔的建議,任命有謀略的名將王彥章為統帥,戰局陷入膠著狀態。王彥章攻克德勝南城後,又順黃河東進,直取李存勖堅守的楊劉,戰爭空前激烈。

眾將以為,這次滅亡後梁又是無功而返了,等到李存勖被圍楊劉,登城四望無計可施的時候,郭崇韜分析局勢並獻計安慰李存勖:“敵人攻打楊劉,阻斷了我們的通道,目的是為了取得鄆州。如果我們再不突圍南下,去救李嗣源,那勝負就很難預料。臣請領兵去南岸再建立一個渡口,以通兵援救鄆州。但王彥章得知後肯定會來阻止,所以請陛下招募敢死隊,每日去挑戰,牽制敵人,如果三四天不受干擾,則新壘必成,到那時再兩面夾擊,就可勝利在望了。”

郭崇韜率領上萬人夜裡渡河南下,連夜修築工事,保護新渡口,晝夜不停,郭崇韜親臨指揮,忘記了疲勞,在行軍床上打個盹時忽然覺得褲子裡很涼,親兵一看,卻是一條蛇,當時緊急的軍情竟使他勞累到這種程度。三天之後,梁軍果然來攻打他們,城壘因為剛剛建成,還不穩固,王彥章督陣猛攻不止。郭崇韜身先士卒,四面奔波指揮抵抗,哪裡有險情他就到哪裡去,城壘有幾次幾乎要被攻陷了,幸好李存勖又率兵來支援,梁軍這才退走,楊劉之圍最終以晉軍取勝結束。這一仗,郭崇韜的計策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其過人的謀略由此可見一斑,然而這僅是一個小的戰鬥,並沒有使整個戰役有根本的轉變。

不久,梁將康延孝投降了李存勖,郭崇韜將他請進自己的寢室,瞭解梁軍的內部情況,康延孝說:“梁軍將要四路出兵,來攻打我們。”李存勖知道後又很憂慮,召集眾將商議對策,宣徽使李紹宏建議放棄鄆州,和後梁講和,交換後梁攻佔的衛州,以黃河為界,等到以後再尋機南下滅梁。”李存勖聽了很不高興,但自己又沒有好對策,說了一句“這樣我就死無葬身之地了”,便獨自回到帳中躺下,然後又讓人把郭崇韜找來問計。

郭崇韜對李存勖全盤托出了自己已考慮成熟的滅梁戰略計劃:“陛下轉戰辛勞已經有十五年之久了,不梳頭不洗臉的時候不知有多少,目的就是為國為家報仇雪恨。現在陛下已經稱帝登基,黃河以北的黎民百姓也都盼望著早一天能平定天下。今天剛得到一個鄆州就不能堅守,有人想要放棄,以後又怎麼能守住一個廣闊的中原呢?將領如果萬一有變,誰為陛下守衛黃河沿岸?我已經問過了康延孝,瞭解了後梁軍隊的全部情況,日夜籌劃,現已考慮成熟。我們成敗的關鍵就在今年,現在後梁軍隊的精銳都交給了段凝指揮,屯駐於我們的南面,又決黃河自守,想阻止我們在東面用兵襲擊他們的首都,所以他們以為勝券在握,防備不嚴。又派王彥章進逼鄆州,意圖是期望我們的內部發生叛亂,他們好趁機進攻。但據臣判斷,這個段凝毫無將帥之才,只是一個無勇無謀攀附權貴的小人,在戰場上根本就不能臨機應變,他之所以代替王彥章而為主帥,並不是因為他的才幹,而是憑投機而得到的,對他不用害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段凝陳兵在我們的南方,就是想牽制我們,臣認為可以派兵把守魏州,應付段凝,然後再堅守楊劉,陛下自己親自率領精銳騎兵長驅直入,日夜兼程奇襲敵人的老巢,降將說汴州沒什麼軍隊守衛,肯定會望風而降。如果成功,俘虜後梁的皇帝,梁軍自然會倒戈投向我方,半月之間天下必然平定。如果不用此計,臣恐怕難以預料後果了。因為今年秋天收成不好,軍糧才夠用半個月的。所以陛下現在當機立斷就能一舉成功,否則後果難測。帝王做事順應天時,必有神靈保佑。望陛下果斷行事!”

李存勖聽了郭崇韜這一番話,一下子站了起來,興奮地說:“你的話正合我意,大丈夫勝則為王,敗了也不過是當個俘虜,大計定了!”然後,李存勖下令軍中,家屬全部送回魏州,他將皇后和兒子也一起送走,灑淚而別。李存勖領兵從楊劉渡河,一路戰無不勝,活捉王彥章,奪汴州滅後梁,再迫使段凝投降,郭崇韜的滅梁戰略不到十天,便取得了全面成功。

由於滅梁建立首功,郭崇韜被任命為鎮州和冀州節度使,進封為趙國公,還獲賜鐵券,可以免除十死,在後唐朝廷上下威望大增,文臣武將對他都很佩服。滅梁初期,稍微收取了一些財物,親友有的提醒他,郭崇韜則說:“我職務顯要,俸祿和賞賜鉅萬,這點東西根本沒放在眼裡,但是後梁卻是賄賂成風,現在後梁已亡,舊將剛剛投奔過來,如果堅決拒絕,那他們心裡就會不安,我本無私心,東西放在我這裡,就等於公庫,用時我會獻出來的。”果然,在李存勖舉行郊禮的時候,郭崇韜把家產如數貢獻出來,用以賞賜眾將和大臣們,郭崇韜雖然心底無私,但這種做法卻不太好,以後就是吃了這個虧,被人誣陷貪汙納賄,終於蒙冤被殺。

為了自己的權力,也是想辦法排擠他人,為完全控制樞密院的大權,他讓一個比他年輕的宦官張居翰和他一起擔任樞密使,而讓曾經在他之上的馬紹宏做宣徽使,這使馬紹宏懷恨在心,糾集其他宦官對他攻擊,郭崇韜漸漸樹立了政敵,自己也開始走向死路。

權力過重會招來禍端,郭崇韜對兒子們說:“我輔佐陛下,得罪了許多人,常為他們所誣陷,我想避開,去地方做官,免得以後大禍臨頭。”他的兒子郭廷說卻反對他這麼做:“父親功名到現在這個地步,一旦無權,就等於是神龍離開了水,必為螻蟻所制,父親還是考慮其他辦法吧。”這時,有一個屬下獻計道:“現在您功高蓋世,雖然有小人陷害,也不能離間您和陛下的關係。為今之計,應該力辭官職,陛下肯定不許,這樣便會堵住小人之口,不會再說您貪圖權勢。然後,再趁現在皇后未立之機,上奏立劉氏為後,迎合陛下之心,到時不但陛下高興,劉氏也會感激你的,內宮有劉氏撐腰,外有陛下為您做主,誰會對您怎麼樣呢?”郭崇韜聽了,非常贊同,便照計行事。

郭崇韜三次上奏摺,堅決要求辭去樞密使的職務,李存勖每次都安慰他,沒有同意。郭崇韜又進行第二步,密奏李存勖,請立劉氏為皇后,然後又上奏章列舉當今應當做的二十五項大事,都是很切合實際的,有的是一些便民得人心的措施。然後,又堅決辭去他所兼任的節度使的職務,李存勖准許了。

劉氏被立為皇后,李存勖和劉氏都很高興,二十五條大事也說明郭崇韜在治國方面確實很有才幹,而且以後李存勖確實很多都照辦了,對治理國家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郭崇韜還是常被宦官和伶人們誹謗誣陷,郭崇韜一直在尋找更好的脫身避禍之計。河南有一個縣令叫羅貫,人很正直,由於秉公執法而得罪了宦官和河南尹張全義,張全義又在他的義女劉皇后面前誣陷他,宦官也在李存勖的耳邊說他的壞話,郭崇韜明知羅貫冤枉,極力為他排解,而李存勖竟然聽信讒言,將羅貫斬首示眾,為不讓郭崇韜勸止,李存勖竟自己將宮殿門關上,不讓他進去。

機會終於來了,到蜀中出使的人回來報告說那裡的政治非常腐敗,可以趁勢攻取,李存勖就動了心,和郭崇韜商議進討之事,在大將的人選上,本來應該是當時任諸道兵馬總管李嗣源,但郭崇韜認為這是個很好的立大功的機會,有了大的戰功,便可以制約那些排擠他的宦官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