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溫既平鄆兗,又欲盡吞江淮,於是兵分兩路,入侵淮南。東路龐師古率徐、宿、宋、滑四州之軍直趨清口,攻揚州,西路葛從周則率兗、鄆、曹、濮四州之軍進駐安豐,攻壽州,朱溫自屯宿州,策應兩路大軍。淮南震恐,楊行密乃與朱瑾率三萬大軍北上楚州,向清口推進。
龐師古很快便進抵清口,他不聽部將勸阻,將營寨駐紮在低窪之處,同時又恃眾輕敵,平時以弈棋為樂,不作軍事部署。楊行密於是讓朱瑾堵塞淮河上流,準備以淮水衝灌汴軍營寨。朱瑾隨後又與裨將侯纘率五千騎兵偷渡淮河,打著汴軍旗幟,自北向南直攻龐師古的中軍大營。汴軍倉皇拒戰,又遭大水灌營,頓時陷入混亂。楊行密此時又親率大軍渡淮來攻,與朱瑾兩面夾擊,大破汴軍,斬殺以龐師古為首的汴軍將士萬餘人。
葛從周此時亦被壽州團練使朱延壽擊敗,退駐濠州,及聞東路軍潰,乃撤軍而去。當時,楊行密與朱瑾已乘勝西進,於是和朱延壽一同追擊汴軍,最終在淠水大破葛從周。汴軍被“殺溺殆盡”,殘部在撤退途中又有無數士卒凍餓而死,最終撤回汴州的不足千人,朱溫聞聽兩路皆敗,亦自宿州退回。自此,楊行密雄霸江淮,朱溫亦無力南下相爭,而朱瑾則連年北犯,成為朱溫的東南之患。
朱瑾又隨楊行密北攻徐州,屯於呂梁,後因朱溫親率大軍來援,乃引兵撤走,卻被汴軍追敗於下邳。唐昭宗以李儼為江淮宣諭使,拜楊行密為東面諸道行營都統、封吳王,讓他討伐朱溫。楊行密乃建立吳國,並承製封授官吏,以朱瑾領平盧節度使。不久,朱瑾隨楊行密北征,但攻宿州不下,最終以“糧運不繼”為由撤回淮南。
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當時,楊行密早已去世,其子楊渥繼立,但在兵諫中被張顥、徐溫所架空,楊渥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年號,繼續與朱溫相抗衡。張顥、徐溫又弒殺楊渥,改立其弟楊隆演,徐溫隨後又殺張顥,盡掌吳國軍政大權。朱瑾在此期間一直效力於吳國,但在權力更迭中並沒有發揮影響。
梁將王景仁入寇淮南,朱瑾與徐溫率軍抵禦王景仁,起初敗於趙步,隨即又整軍再戰,在霍邱大敗梁軍。武寧節度使蔣殷據徐州反梁,歸附吳國。後梁遂命牛存節、劉鄩討伐蔣殷,朱瑾率軍援救徐州,卻為梁軍所敗。後來,徐溫以長子徐知訓居國都廣陵輔政,自領兵出鎮潤州,後又改鎮升州,但吳國大政始終都由徐溫決斷。
宿衛將李球、馬謙劫持楊隆演,以勤王的名義召集庫兵討伐徐知訓,陳兵於天興門外。朱瑾恰自潤州入都,率部擊潰亂兵,擒斬李球、馬謙。後來,朱瑾又與徐知訓統兵北征後梁,圍攻潁州,以配合盟國晉國的軍事行動,後因梁將袁象先率軍來救,乃撤歸淮南。
徐知訓輔政期間,驕橫恣肆,不但凌辱諸將,甚至經常侮弄楊隆演,毫無君臣之禮,他早年曾向朱瑾學習兵法,得其悉心教授,後因向朱瑾索求名馬被拒,竟派遣數名刺客去刺殺朱瑾。朱瑾將刺客悉數擊殺,掩埋於後院,但卻隱忍不發。後來,朱瑾派家妓去問候徐知訓,卻差點被徐知訓強行佔有,他愈加憤憤不平,數次勸說楊隆演尋機誅殺徐氏父子以除國患。
徐知訓因忌憚朱瑾在朝中的地位太高,於是在泗州設定靜淮軍,外放朱瑾為節度使,朱瑾更是憤恨,遂決定誅殺徐知訓。當時,徐知訓在家中設夜宴為朱瑾餞行,朱瑾亦於次日一早去向徐知訓辭行,卻得知徐知訓夜醉未起,遂以“不奈朝飢”為由返回家中。徐知訓酒醒後,表示自己會在晚上去回拜朱瑾。
徐知訓當晚來到朱瑾府中,朱瑾設宴款待徐知訓,席間讓寵姬頻頻勸酒,還答應將其此前索要的那匹名馬相贈,徐知訓甚喜。朱瑾隨後又將徐知訓請進內室,喚妻子陶氏出來相見。徐知訓正與陶氏見禮之時,被朱瑾在背後用笏板砸倒在地,早已埋伏好的兵士隨即衝出,將其殺死。徐知訓雖帶有隨從數百人,但皆在室外,對其被殺一事絲毫沒有察覺。
當時,朱瑾還特意在庭院內拴了兩匹烈馬,在請徐知訓入內室時命人暗中解開馬繩,用兩馬互相踢咬、嘶鳴的聲音來掩蓋內室發出的躁動聲。朱瑾隨即驅散徐知訓的隨從,騎馬馳入王府,將徐知訓的首級拿給楊隆演看,道:“我已為吳國除去這個禍害。”楊隆演驚懼之下,掩面避入內室,道:“此事是您一人所為,我什麼都不知道。”朱瑾忿然道:“婢子不足以成大事!”他拿起徐知訓的首級,狠狠的擲向柱子,轉身提劍而出。
王府子城使翟虔此時已關閉府門,並領府兵圍捕朱瑾,朱瑾跳牆而出,卻摔折了腳,自知無法脫身,乃道:“吾為萬人去害,而以一身死之!”說完便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二歲。
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在潤州聞聽廣陵之變,當日便引兵入廣陵平亂,族滅了朱瑾滿門。徐溫因親子皆幼弱,乃以徐知誥接替徐知訓執掌吳國國政,並命其將朱瑾的屍首沉入雷塘。後來,徐溫親自趕至廣陵,徐知誥與嚴可求乃將徐知訓的過惡盡皆告知徐溫,徐溫這才知道徐知訓在廣陵的胡作非為,怒氣稍解,命人將朱瑾的屍首撈出,改葬於雷塘之側。
喜歡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請大家收藏:()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