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歷史軍事>史事講將2隋唐五代> 第七十一章 貞觀臣將——陰弘智、陸德明等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十一章 貞觀臣將——陰弘智、陸德明等 (2 / 3)

長孫安業,字安業,河南洛陽人,鮮卑族,隋朝名將長孫晟第三子,長孫皇后異母兄。嗜酒如命,不務正業,唐朝建立後,授右監門率,遷右監門將軍。跟隨義安王李孝常謀反,免死流配巂州,不知所終。

蓋文達,字藝成,冀州信都人,唐代大儒,“貞觀十八學士”之一。師從劉焯,博涉群書,尤明《春秋三傳》。貞觀初,召為文學館直學士,歷任諫議大夫、崇賢館學士,與族弟蓋文懿皆名儒,人稱“二蓋”。

蓋文懿,唐代衡水縣人,與蓋文達同宗。搏通詩書,任國子助教。高祖李淵在秘書省設學館,以教授王公子弟,命其為博士,在秘書省講授《毛詩》,深得公卿讚許。貞觀年間,以國子博士卒。

顏相時,字睿,琅琊臨沂,儒家學者,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名臣顏師古之弟,大儒顏之推之孫,顏思魯之子。歷任諫議大夫,官至禮部侍郎。

裴虔通,河東聞喜人,隋朝時期叛臣。早年跟隨晉王楊廣,遷左監門府校尉,隋煬帝即位,授宣惠尉、監門直閣,跟隨隋煬帝征戰四方,建立功勳,加授通議大夫。勾結宇文化及和司馬德戡同謀作亂,弒殺隋煬帝和皇族大臣,後來歸順唐朝,授辰州刺史、長蛇縣開國男。追究謀逆之罪,流放除名,死於嶺南。

鄭善果,鄭州滎澤人,西魏少司空、岐州刺史鄭孝穆之孫,北周大將軍、開封縣公鄭誠之子,母清河崔氏。歷任隋沂州刺史、魯郡太守,鄭善果母崔氏性賢明,常於閣內聽其理事,當理則悅,不當則責愧之,故善果勵己為清吏。歸唐遷檢校大理卿兼民部尚書,正身奉法,甚有善績,歷任禮部、刑部尚書。

屈突壽,長安人,唐初名將屈突通長子。屈突通病逝,唐太宗以屈突通長子屈突壽,襲蔣國公之爵位。唐太宗李世民巡幸洛陽時,想起屈突通的忠節之事,故封少子、屈突壽之弟屈突詮為果毅都尉。

屈突詮,長安人,唐初名將屈突通少子。屈突通病逝,唐太宗巡幸洛陽時,想起屈突通的忠節之事,於是拜屈突詮為果毅都尉,並賜予糧食布帛表示撫卹,屈突詮後官至瀛州刺史。

屈突蓋,唐代雍州長安人,為屈突通之弟。曾任長安令,以方正嚴肅聞名,正直嚴厲,不畏權貴,不徇私情,權貴惡徒為之忌憚斂跡,當時人說:“寧食三鬥艾,不見屈突蓋,寧食三鬥蔥,不逢屈突通。”

李崇義,襲河間郡王,後降爵為譙國公,歷任蒲、同二州刺史,益州大都督長史,甚有威名。

李崇真,李孝恭三子,官至岐州刺史。

楊豫之,弘農華陰人,唐朝外戚大臣,唐高祖李淵外孫,中書令楊師道之子,母為長廣公主。出身弘農楊氏,憑藉門蔭入仕,迎娶巢王李元吉之女壽春縣主。在母喪期間,有染於姨母永嘉公主,坐罪賜死。

寧長真,或稱寧長貞,廣南西道欽州人,甯猛力之子,俚僚帥酋。祖籍冀州臨為春秋著名的甯戚的後代,寧長真祖父甯逵出任定州刺史,總督九州諸軍事,遷任安州刺史,成為甯氏欽州豪族始祖,其後裔世代為嶺南豪酋。寧氏家族雄踞一方,與中原王朝時即時離,歷代封建王朝為了鞏固其統治地位,屢次出兵征討,但也無濟於事,為了長治久安,不得不採取以撫為主的策略,調整中原王朝與邊疆少數民族的關係,從漢代到唐朝,均推行羈縻政策,寧氏家族因此得以世襲欽州刺史。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韋挺,雍州萬年人,隋民部尚書韋衝之子,宰相韋待價父。小時與隱太子李建成關係不錯,高祖平定京師,署為隴西公府李建成祭酒,遷太子左衛驃騎、檢校太子左衛率。因楊文幹之事,與杜淹、王珪於流放巂州,玄武門之變後,唐太宗進入東宮,徵為吏部主爵郎中。貞觀初年,得到王珪幾次舉薦,歷任尚書左丞、吏部侍郎、黃門侍郎,拜御史大夫,封扶陽縣男,頗得唐太宗的賞識和重用,經常與房玄齡、王珪、魏徵、戴胄等一起當顧問,參知政事,其女嫁給齊王李佑為妃。不久,改授銀青光祿大夫,行黃門侍郎,兼魏王府事,魏王李泰受寵,皇太子承乾過失較多,太宗稍有廢立的想法。中書侍郎杜正倫,以漏洩宮中禁語被貶,韋挺參預了李泰的一些事,太宗對他說:朕已貶了杜正倫,不忍心將愛卿置於法律下,遷為太常卿。遼東之役,徵糧不力,貶象州刺史,卒年五十八。

鄭元璹,字德芳,鄭州滎陽人,隋唐時期大臣,岐州刺史鄭譯之子。憑藉父功,拜儀同大將軍、沛國公,累轉右武候大將軍、莘國公,遷文城郡守。歸順唐國公李淵,授太常卿,打敗朱粲進攻,多次出使突厥,拜鴻臚卿。貞觀年間,拜左武候大將軍、宜州刺史、沛國公,追贈幽州都督,諡號為簡。

蘇勖,字慎行,武功人,隋朝宰相蘇威之孫,“十八學士”之一,娶唐高祖之女南昌公主。撰成《括地誌》550卷,又序略5卷,為唐代著名地理著作,李泰表上之,太宗賜李泰物萬段,蘇勖、蕭德言等成加給賜物。

麴文泰,金城郡金城縣,唐朝時期高昌國主麴伯雅之子,漢代尚書令鞠譚後代。嗣位高昌國王,入朝覲見,歸順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阻絕西域商道,支援玄奘西行取經。受到唐將侯君集攻擊,驚懼無計,病發而死。

杜才幹,京兆杜陵人,隋唐時期將領。早年參加瓦崗起義,李密敗後歸於王世充,秦王李世民東征洛陽時歸附唐朝,封上柱國、聞喜縣公,出任檢校滑州總管、宗貝二州刺史,封為平輿郡公,捲入義安王李孝常謀反,坐罪處死。

竇誕,字光大,扶風平陵人,唐朝外戚大臣,納言竇抗第三子,唐高祖李淵女婿。仁壽年間,釋褐朝請郎、長沙縣令,徵為大丞相李淵府祭酒,冊封安豐郡公,迎娶襄陽公主為妻。隨秦王李世民討伐薛舉,任元帥府司馬,累遷太常卿、梁州都督。李淵復置十二軍,竇誕任參旗將軍,駐紮在萬年道。唐太宗即位,入為右領軍衛大將軍、宗正卿,冊封莘國公,以光祿大夫致仕。

竇靜,字元休,河南洛陽人,唐朝外戚大臣,陳國公竇抗的兒子。早年參加晉陽起兵,唐朝建立後,出任幷州李元吉長史,推行屯田事務,頗有貢獻,授檢校幷州總管。唐太宗即位,歷任司農卿,冊封信都縣男,出任夏州都督,防備突厥。朝廷擊敗東突厥頡利可汗後,反對胡人南遷,出任寧朔大使,鎮守北方邊境,累遷民部尚書。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