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良,本名李穎,字叔良,隴西狄道,唐朝初年宗室、將領,唐太祖李虎之孫,追封郇王李禕長子,唐高祖李淵堂弟,宰相李林甫曾祖。參與晉陽起兵,授左光祿大夫,冊封長平郡公。授刑部侍郎,冊封長平郡王,帶兵鎮守涇州,參加淺水原之戰,抵禦西秦霸王薛舉。抵禦突厥入侵,中箭而死,獲贈左翊衛大將軍、靈州總管,諡號為“肅”。
周法明,祖父周靈起,南梁車騎大將軍,父親周炅,南陳大都督,次兄周法尚,隋朝武衛大將軍。周法明隋朝時為真定令,隋末大亂時襲據黃州,並派三子分襲三州以降蕭銑。先附李密後,以四州降唐,被封為黃州總管。攻蕭銑安州,擒總管馬貴遷。輔公佑造反,周法明帶兵相討,為張善安所拒。後周法明登戰艦飲酒,張善安使人偽裝成漁民將其暗殺,侄周紹範為唐朝譙郡公。
郭文懿,字文懿,太原陽曲人,隋朝時期大臣。早年輔佐隋煬帝。越王楊侗稱帝,以為內史侍郎,與元文都、段達、王世充、皇甫無逸、盧楚、趙長文等輔佐朝事,號稱‘七貴’。王世充發動政變,慘遭殺害。
李湛,祖籍隴西成紀,唐世祖李昞次子,唐高祖李淵的二哥,追封蜀王。生子隴西恭王李博義、渤海敬王李奉慈。
李博義,祖籍隴西成紀,唐朝宗室,隴西恭王。北周柱國大將軍唐國公李昞之孫,蜀王李湛之子,唐高祖李淵侄子。唐朝武德初,與奉慈例王。高宗時,擢累禮部尚書,特進。驕侈不循法度,伎妾數百,曳羅紈,甘粱肉,放於聲樂以自娛。其弟奉慈亦荒縱,皆為帝所鄙。嘗曰:“吾仇人有善且用之,況親戚乎?王等暱小人,專為不軌,先王墳典不聞學,何以為善哉?”各賜市書絹二百疋,以愧切之,然不自克也。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荊州都督。
李琛,字仲寶,襄武郡王,木訥少文。隋義寧初,封襄武郡公,與太常卿鄭元璹持女伎聘突厥始畢可汗,約和親。始畢禮之,贈遺蕃渥,遣骨吐祿特勒隨琛入獻,授刑部侍郎。武德初,始王,歷利、蒲、絳三州總管。宋金剛陷澮州,稽胡多叛,詔琛鎮隰州,政寬簡,為夷夏愛便。薨,子儉襲王,例降為公。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馬元規,原為隋朝將領,後加入李唐,與呂子臧攻打朱燦,兵敗身亡。
董景珍,隋末起義軍領袖,鄱陽人。
安修仁,字修仁,武威姑臧人,粟特族,唐初大臣,位列武德十六功臣之一,中唐名將李抱真高祖父。大業末年,支援李軌起兵,受任戶部尚書,掌握樞密。配合兄長安興貴起兵擒拿李軌,送達長安,促進涼州歸附於唐朝,授左武候大將軍、涼州都督,冊封申國公。
李玄通,雍州藍田人,隋唐時期將領。初仕隋朝,擔任鷹揚郎將。歸順大唐,出任定州總管。劉黑闥叛軍攻陷定州後,以身殉國。
李仲文,字仲文,遼東襄平人,隋末唐初大臣,趙國公李弼之孫,真鄉郡公李衍之子。大業末年,跟隨平陽公主起兵鄠縣,支援唐高祖李淵建國稱帝后,授太常少卿。出任行軍總管,帶兵攻打宋金剛,戰敗被俘,藉機逃還,協同浩州剌史劉贍防守城池,平定石州稽胡劉季真兄弟叛亂。遷檢校幷州總管,抵抗定揚可汗劉武周和突厥入侵。受到驃騎大將軍可朱渾定遠舉報,徵入朝中,依附於突厥處羅可汗,圖謀不軌,坐罪處死。
李守素,趙州平棘縣人,出自趙郡李氏東祖,東魏冀州司馬李公緒之孫,邵州司戶參軍李少連之子,李守衝、李守玄、李守忱、李延祖的兄弟,祖上世代為山東地區著名的家族。
李延伯,隴西郡成紀縣人,西魏大臣,唐太祖李虎之子,唐世祖李昞之兄,唐高祖李淵伯父。唐朝建立,唐高祖李淵追封伯父李延伯為南陽公。
李孝基,字孝基,隴西狄道人,唐朝宗室、將領,西魏、北周八柱國之一李虎之孫,北周梁州刺史李璋次子。封為永安王,歷任陝州總管、鴻臚卿,坐罪免官。拜行軍總管,帶領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內史侍郎唐儉、陝州總管於筠,攻打劉武周部將宋金剛,兵敗被俘,後來因密謀逃歸唐朝慘遭劉武周殺害,唐高祖為李孝基廢朝三日,追贈左衛大將軍,諡號為壯。
李澄,祖籍隴西成紀,唐世祖李昞長子,唐高祖李淵大哥。早薨,無嗣。武德初,追封為梁王。
李瑊,祖籍隴西成紀,唐朝宗室,西魏八柱國之一李虎曾孫,北周朔州總管李蔚之孫,隋朝右領軍大將軍李安之子,唐高祖李淵的堂侄。
元文都,字文都,河南洛陽人。隋朝時期大臣,北魏景穆帝拓跋晃後代,北周小冢宰元孝則之子。個性耿直,頗有才幹。初仕北周,拜右侍上士。隋朝開皇年間,歷任內史舍人、庫部郎中、考功郎中、太府少卿。隋煬帝即位後,歷任司農少卿、司隸大夫、御史大夫、太府卿、東都留守。隋煬帝死後,擁立越王楊侗為帝,拜內史令、開府儀同三司、光祿大夫、左驍衛大將軍,冊封魯國公。私通於魏公李密,遭到王世充殺害。
吉藏,俗姓安,又稱胡吉藏,隋唐時僧人,祖籍安息,三論宗創始人。祖世避仇移居南海,後遷金陵,其名為真諦所取。
邴元真,隋朝人,早年在故縣擔任過小吏。隋煬帝大業年間,邴元真追隨翟讓、單雄信等人於瓦崗城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