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們議論不已。
這時候從人群裡面走出來一個人,這個人很特殊,他瘸著腿弓著腰,一副病殃殃的樣子。
他抬頭對呼倫說:“我看這個老渠道不是不能用,只要把這個老渠道再給它再重新疏通一下,還是可以用的。”
他的話引起了呼倫的好奇,他問道:“我說這位師傅你是懂這一塊的人嗎?”
這個駝背的老頭笑著點了點頭。
“大人實不相瞞,以前在我們那,我就是專門通渠道的,後來師傅老了”
“我逐漸接過他的衣缽,繼續幫人通渠道,只是這種活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的,所以也沒什麼名氣。”
就在這時人群裡又走出來一個高大威猛的漢子,他也是從難民營來到這個村子的。
他大聲說道:“一個默默無名的人,也敢拿全村人的生計開玩笑”
“本人是陝西人,因為隨家人流落了山西,幸有大人能夠接納我,在下不才願意在通渠道之事為大人敬獻一份薄力。”
這一下子跳出來兩名可以通渠道的人,簡直把呼倫給樂壞了,原來人才都藏在群眾裡啊!
但是呼倫看得出來,這兩人好像不大對付。
尤其是那個高大威猛的人,有點瞧不起這個彎腰瘸腿的老頭兒。
這下就好辦了,既然有專業人士在那就聽專業人士的意見。
說的呼倫把所有人都遣散了,只留下這兩個會通渠道的師傅。
他找到了這位健壯的師傅問道:“敢問,這位兄弟,你是會通渠道還是會建大壩?”
呼倫這麼問他,也小心翼翼回答了:“本來在家的時候,就喜歡在河壩上玩,有時也會見到那些通渠道的師傅,在河道上通渠道”
“加上自己聰明好學,一來二去看那些經常渠道人的方法,也就無師自通了”
這次,既然有他大顯身手的好機會,他很想嘗試一下。
聽他這麼一說,呼倫心裡有了計較,這個老人是屬於實幹型,雖然嘴有點笨,但是所經歷的都是實戰經驗。
而這個健壯的人呢看似一表人才,其實對於通渠道上的事情,也只停留在懂而已,並不能說會,可是這兩個師傅到底聽誰的呢?
他還想繼續聽聽他們兩個人的意見,他就開始問起來:“那我想請問二位,這新渠道和老渠道到底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