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嬰唇角勾起一抹笑意,輕輕頷首。
他指向前方憑空演化出的江河虛影,緩緩說道:“管子提出‘利出一孔’,其核心要義在於讓朝廷主導財富分配,保障天下百姓的生計。”
“為此,管子制定了諸多政策。”
“其中最為關鍵的兩條,便是對市場與貨幣的調控。”
“管子主張,透過商品與貨幣的雙向調節,官府依據‘據有餘而制不足’的原則來掌控市場。”
“當市場物資短缺時,官府便將儲備物資投放市場;當物資過剩時,則大量收購進行儲備。”
“糧食物資充裕時,官府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收購,避免穀賤傷農;物資匱乏時,官府以低於市場價出售,穩定市場,防止權貴商人投機牟利,同時充實財政收入。”
“貨幣調控亦是如此。”
“如此一來,官府與百姓皆能從中獲益。”
“這樣的天下,又怎能不安定?”
“這樣的國家,又如何不富強?”
雷虎右手搭在古樸的桌面上,食指有節奏地輕輕叩擊,眼瞼微微低垂,已然領悟了敖嬰話語中的深意。
敖嬰繼續說道:“然而後世之人貪婪短視,只學到了管子‘利出一孔’的皮毛,少數人妄圖獨吞天下財富,全然不顧百姓死活,將‘富民’之策棄如敝履。”
“在奉行利出一孔的國家,財不在民,就在官府。”
“官府中的皇親國戚、官僚權貴,透過各種手段大肆掠奪天下財富。”
“就如同我們眼前的江河之水,最終大多流入官府,成為少數權貴的私產。”
“普通百姓就像河中的游魚,只能在日益乾涸的河道中艱難求生。”
“陝北之亂,根源便在於此。”
“當百姓被逼到絕境,連死亡都不再畏懼,那便只剩下一條路可走。”
“大明的財政問題積重難返,財富不斷向高官權貴、皇親國戚聚集,大量百姓淪為流民,失去生存來源。”
“財富過度集中,無法流入民間,致使民間百業凋敝,越來越多的人失去生計,這便是大明走向滅亡的徵兆。”
“此前我們雖已推斷出大明氣數將盡,但以陝北各路義軍的實力,短期內難以成事。”
“卻未曾料到,出了聖教教主楊奇偉這樣的人物。”
“此人學識淵博,胸有經天緯地之才,他結合上古三皇五帝的治國之道與後世亂象,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治國理念。”
“雖尚未見其成效,但僅從理論推演,其才學遠超古今賢才,就連管仲與之相比,恐怕也要稍遜一籌。”
說到此處,敖嬰臉上難掩敬佩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