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皇帝能享受的東西,什麼是官員能享受的東西,什麼是他們能享受,百姓不能享受的東西。”
“更是因此劃分了士農工商等等戶籍。”
“就說這大明朝的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二十五年下令,庶民、商賈、技藝人員、步軍以及軍下餘丁、管步軍總小旗、官下家人、火者、皂隸、伴當、在外行醫、占卜、陰陽之人等,皆不被許可穿靴,只能穿皮扎,違者處以極刑。”
“唯有文武百官以及同籍的父兄、伯叔、弟侄、子婿,還有儒士、生員、吏典、知印、承差、欽天監文生、太醫院醫生、瑜伽僧人、正一教道士、將軍、散騎舍人、帶刀之人、正伍馬軍以及馬軍總小旗、教讀《大誥》的師生等,允許穿靴。”
“這些狗孃養的東西,為了彰顯自己的尊貴,連百姓穿什麼靴子都要管一管,否則就要砍頭。”
“至於其他方面的束縛,衣食住行,就更多了。”
楊奇偉的聲音毫不掩飾自己的不屑,以及蔑視。
各地百姓同樣連連點頭。
他們對大明朝的種種等級制度,更是深惡痛絕。
楊奇偉繼續道:“自此以後,廢除士農工商賤籍等戶籍制度。”
“凡我聖教治下的百姓皆為國家公民,享有同等的權利與責任。”
“以前,他們為了束縛農民,要求農民安於農業生產,不得隨意離開家鄉,還要承擔極為繁重的徭役。”
“他們為了打壓商人,不允許商人穿絲綢羅緞等高檔面料的衣服等等。”
“他們為了限制匠戶,更是讓匠戶世世代代只能按照明朝官府的旨意進行工作,不得脫離匠戶行業。”
“他們為了彰顯自己的高貴,還特別設立了賤籍。”
“賤籍百姓不得從商,不得科舉,不得種田,不得從事一般的手工業,只能從事固定的賤業。”
“自此以後,這些限制全部取消。”
聽到這話,百姓們紛紛歡呼。
尤其是各地的商人,匠戶,賤籍,更是激動。
他們或是淚流滿面,或是痛哭流涕。
“教主天恩,天恩啊。”
“娘,娘,咱們以後不是賤籍了,不是賤籍了。”
“嗚嗚,教主真是天上的神仙下凡,前來救苦救難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