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蒸汽機,還是紡織車等等,都是古已有之的東西。
在十八世紀,乃至十九世紀,人們對這些技術進行了改進,從而誕生了第一次工業革命。
以大明朝的技術積累,進入第一次工業革命幾乎沒有阻礙。
可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同。
第二次工業革命是電氣革命。
是以電力、內燃機、化學工業等為代表的科學革命。
想要進行第二次工業革命,需要深厚的近代科學理論基礎,如電磁學理論、化學理論等。
更需要大量的科學家,知識分子,以及有知識的工人。
而這些,別說現在的大明朝了,楊奇偉很懷疑大明之外是否存在。
所以想要跨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直接進入電氣時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哪怕聖教僅僅邁入第一次工業革命時代,對當下的大明朝,以及大明周邊的國家,都已經稱的上碾壓性優勢。
至於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可以慢慢積累,這並不是一時可以解決的問題。
楊奇偉的目光看向文修,斟酌著問道:“科學研究所的事情,進行得怎麼樣了?”
文修連忙起身,雙手捧著一份檔案,畢恭畢敬地送到楊奇偉面前。
檔案的封面寫著一行大字——蒸汽機結構與原理解析!
文修微微欠身,神色恭敬地解釋道:“科學研究所已經成功破解蒸汽機的內部結構,對其原理也有了詳盡的瞭解,如今可以進行大批次的複製。”
“動力織機的破解工作也已經完成大半,預計最遲半個月,就能製作出第一個仿品。”
楊奇偉一邊認真聆聽文修的報告,一邊緩緩開啟檔案,逐頁翻閱,時而微微點頭,時而凝眉思考。
看完檔案後,他滿意地頷首道:“很好,蒸汽輪船,以及蒸汽機車的研究也要儘快提上日程,這對聖教未來攻略天下,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蒸汽輪船和蒸汽機車,堪稱第一次工業革命最璀璨的結晶。
它們的偉大之處在於,徹底改變了舊時代的交通與運輸格局。
交通和運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甚至可以說是國家治理天下的核心所在。
就以明朝為例,明朝首都京師所產糧食,遠遠無法滿足自身需求,因此需要從湖廣、江浙等地大規模調集糧食,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漕運。
在漕運過程中,船隻的損耗、人工成本、糧食消耗等,數額驚人。
但這還不是最關鍵的。
最關鍵的是行軍打仗!
行軍打仗,後勤補給至關重要,大量的糧食、藥物、武器兵甲等等物資,都需要及時運送至前線。
然而,在這個時代,這些物資通常只能依靠人力和牲畜運輸。
僅以運糧來計算,從當地徵調五斤糧食,能有一斤運到軍營,已經算是很好了。
一個人肩挑百斤糧食,每天最多走二三十公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