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時候,日常消耗將會變得極其驚人。
所以,降低資源獲取成本就成了楊奇偉必須考慮的事情。
最便宜的小麥,從系統商城購買,每斤一鈔票。
而使用高產作物種子,並運用現代化機械種植的小麥,成本將被極大的壓縮。
每畝需要10&bp;-&bp;15&bp;公斤的小麥種子,每公斤種子價格為五鈔票。
即便算上機械成本,以及人工成本,每畝地的綜合成本也將被壓縮到兩百鈔票以下,遠遠低於直接從商城兌換。
除了農業方面,楊奇偉也已經規劃在南陽府各地修建大型養殖場,以供應聖教軍隊、學校等等部門的需求。
這些養殖場主要以豬、牛、羊為主。
其中又以豬的養殖最多。
在當今時代,普通百姓之所以吃肉難,核心問題便是養殖難。
以大明為例,大明朝的豬有很多品種。
有黔邵花豬、東蘭黑山豬、焦溪二花臉豬等等。
但這些品種的豬有一個核心問題,普遍長得很慢。
以一百公斤為標準,這些豬普遍需要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時間。
而現代使用的肉豬,僅需五個月左右!!!
五個月的養殖週期與一年多的養殖週期相比,不論是時間成本,還是飼料成本,差距都太大了。
當這些基礎建設完成,楊奇偉每個月的開銷將會大大降低!
甚至可以依靠這些聖教疆域產出的物資,從其他地區換取更多資源。
楊奇偉目光如炬,轉向張楚山,開口問道:“你負責的事情,進展得如何?”
張楚山立刻站起身,雙手捧著一份檔案,恭敬地送到楊奇偉面前。
檔案封面上,“聖教商業初步規劃建議書”幾個大字蒼勁有力。
這是楊奇偉佈局的第三步棋。
第一步是農業,第二步是養殖業,第三步便是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