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說什麼人人平等,這和大明有什麼區別?”
控風沉默不語,只是目光如炬,默默地觀察著楊奇偉的隊伍,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裂地撓了撓頭,一臉憨厚,不知道該如何回應隱蹤的抱怨,索性保持沉默。
在隱蹤低聲抱怨之際,馬車內的楊奇偉也在感慨。
他輕輕掀開窗簾,目光透過縫隙,看向外面黑壓壓跪倒一片的百姓,不禁長嘆一聲:“推翻皇權貴族容易,但想要打破百姓從小被灌輸的皇權至上思想,談何容易!”
王啟武靜靜地跟在楊奇偉身旁,隨意瞥了眼外面的場景。
對於這種情況,他早有預料,臉上沒有絲毫驚訝之色。
官員有不同的層級,有的負責管理百姓,有的負責管理官員,而王啟武屬於前者。
他長期與百姓打交道,自然清楚大明朝百姓的真實狀況。
百姓們從小被灌輸“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觀念,認定皇上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朝廷的決策不容置疑。
他們無需思考,更不能質疑,只需滿足朝廷和皇上的要求,便可以了。
若是有人提出質疑的話,那無疑便是對大明皇朝有意見,對皇上有意見,是亂黨,是叛逆。
朝廷也不遺餘力地進行相關宣傳,比如宣揚皇上勤政愛民、勤儉節約。
前些時日,上面不是還有命令,要大肆宣揚皇上的勤儉,連破舊的龍袍都不捨得扔,還要打補丁繼續使用的事蹟。
地方士紳們更是宛若受到號召,紛紛呈萬民書,表達對皇上勤儉的敬佩,以及對皇上遭遇這種“委屈”的惶恐。
他們如此寫道。
皇上是天子,百姓是天子的子民。
天子如此簡樸,讓百姓於心何安,於心何忍。
這就如同兒子不孝順父親,是要被諸神厭棄的啊。
王啟武想到這些,差點笑出聲來。
簡樸?
他們當真以為龍袍和他們穿的衣服一樣?
龍袍的製作工藝複雜。
若是採用緙絲工藝且龍紋圖案複雜、裝飾繁多的龍袍,僅緙絲這一道工序就可能需要數月時間,再加上刺繡、裁剪、縫合等工序,製作週期可能長達數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