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籍是手工業者的戶籍。
匠戶要定期到京城或各地官府的手工業作坊服役,為官府生產各種手工業品。
此外,還有灶籍,也就是鹽戶等,專門從事鹽業生產。
可以說,大明的百姓生來是什麼戶籍,未來也基本就是什麼人。
農民的孩子還是農民,工匠的孩子還是工匠,軍戶的孩子還是軍戶,世世代代傳承著某種職業。
即便是有少數人僥倖當了官,但官員的後代也是民籍!
與天竺的種姓制度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王啟武頓了頓,繼續解釋道:“但在普通百姓的等級制度中,還有一種被視為最低賤的戶籍,朝廷直接將其定性為賤籍。”
“賤籍主要有三類。”
“樂戶、墮民、疍戶。”
“樂戶是主要從事音樂、歌舞等演藝活動的人,其社會地位低下。”
“墮民也被稱為丐戶,多聚居在浙東地區。”
“他們的職業多為從事一些被視為低賤的工作,如捕蛙、賣餅、抬轎等。”
“且墮民不能與一般百姓通婚,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等。”
“最早的墮民,源自與朱元璋爭奪天下的陳友諒、張士誠、方國珍等人。”
“他們戰敗後,其部屬甚眾,誅不勝誅,遂下令貶為墮民。”
“疍戶是以船為家,生活在江河湖海之上的人,主要從事漁業、運輸等行業。”
“而除了生來就是賤籍的人,一些官員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妻女子嗣也有可能被貶為賤籍。”
“天香閣,以及萬花樓,祖上都源於賤籍。”
楊奇偉雙眼微眯,立刻意識到了重點。
他放下杯子,若有所思道:“她們現在還和賤籍有聯絡嗎?”
王啟武點頭道:“正是如此。”
“天香閣和萬花樓師出同門,只是後來兩派祖師因為理念不合,分別建立了天香閣,以及萬花樓。”
“兩派自建立之日,幾乎只從賤籍招收弟子。”
“天香閣的陳圓圓闖蕩江湖已有數年,在修行界的名氣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