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楚山等人下定決心投奔聖教後,沒有絲毫猶豫與耽擱。
第三天一大早,凜冽的寒風如刀子般刮過臉頰,他們便隨著一支商隊,乘車朝著南陽進發。
這商隊規模浩大,五十多輛車浩浩蕩蕩,半數以上是牛車,牛兒邁著沉重的步伐,發出沉悶的叫聲。
還有一些瘦弱不堪,當不得戰馬的劣等馬,時不時打著響鼻。
這是一支從信陽出發的商隊,由眾多商會聯合組建而成。
張家也是出資的僱主之一,整個商隊足足有三百多人。
黃宗羲等人換上普通雜役的破舊服飾,衣角還帶著昨夜匆忙收拾時沾上的塵土,混在浩浩蕩蕩的商隊中,絲毫不引人注目。
崇禎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天剛矇矇亮,清冷的月光還未完全褪去,一支浩浩蕩蕩的隊伍便自信陽出發,朝著南陽府前行。
領隊的掌櫃扯著嗓子喊著號子,聲音在清冷的空氣中傳得很遠。
後面的雜役們一邊趕路,一邊眉飛色舞地聊著黃段子,時不時發出一陣鬨笑。
黃宗羲等人夾雜在人群裡,為了不暴露身份,只能跟著隊伍緩緩前行。
他們可不是五穀不分、四肢不勤的柔弱書生,從江浙一路趕來,風餐露宿,吃盡了苦頭,這點難題對他們來說倒不算什麼。
然而,黃宗羲踮起腳尖,望著周圍龐大的商隊,眉頭緊緊皺成一個“川”字,臉上露出擔憂的神色。
他用手肘輕輕戳了戳身旁的張楚山,壓低聲音說道:“咱們這樣會不會太高調了?不是說朝廷封鎖了南陽府嗎,這麼大一支商隊,朝廷怎麼可能發現不了?”
劉思行等人聽到這話,立刻神色緊張地悄悄圍了過來,他們的眼神中同樣充滿了疑惑。
當初朝廷封鎖南陽府時的嚴厲,他們可是親身經歷過。
如今這麼大一支商隊明目張膽地前往南陽,這不就像是主動給朝廷送業績嗎?
張楚山雙眉微微上揚,臉上似笑非笑,目光如電般掃了眾人一眼,低聲道:“還記得聖教宣傳單裡面對於掠奪型國家的描述嗎?”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中閃過思索的光芒。
這兩個月來,他們早已將聖教宣傳單的內容背得滾瓜爛熟,還將宣傳單上的內容拆分到不同文章裡,隨後燒掉了原本,以防被朝廷查到。
還沒等眾人開口,張楚山嘴角微微上揚,臉上帶著一絲嘲諷的笑意,說道:“當今天下,大明也好,大清也好,各國國策,多是利出一孔。”
“何為利出一孔,便是以皇帝為首的權貴階層,以國家的名義壟斷一切致富之路,斷絕百姓透過自我努力便能致富的一切途徑。”
“故而,士農工商,商人為末。”
“若是天下的聰明人都去經商,誰來為他們效力,誰來給他們服務。”
“若是商人做大,他們的利益便要受到威脅。”
“可天下之大,若是沒有商人,如何做到取長補短,如何做到互通有無。”
“因而打壓私商的同時,還要將所有能賺錢的門路收為國有,收為官有。”
“官越大,權越重,所能分配到的利益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