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三娘有點不解:“為什麼咱們不據守臨清和清妖大戰一場?我相信你一定能打得贏清妖!”
李清遠苦笑搖頭:“我能打的過一次,人家還能來第二次,第三次,我能消滅人家一萬,人家還能來兩萬,五萬,十萬,甚至五十萬。而我們要是據守臨清早晚還是死路一條。”
烏三娘想想確實是這樣,義父王倫當初打臨清磚城的時候打了半個多月,不是就被三四萬清軍包圍了。
城內的戰鬥遠遠沒有李清遠想想的惡劣,當教匪進城的訊息傳到城內,城內的清軍就已經動搖,等到大隊的義軍出現在城內的時候,清軍初開始接戰,還能依靠著火槍堅持。
但是當義軍繞過正面從四面八方殺過來的時候清軍立刻就崩潰了,俘虜和義軍一道一邊消滅清軍,一邊在城內放火。
好在李清遠早就料到這種情況,手裡還握著一個營,佔領糧庫,軍械,火藥庫等設施,天亮之後義軍來報告,清軍從北門逃跑。
正當李清遠以為一切都像自己預計的一樣順利的時候,士兵來報,一夥義軍佔領了衙門裡的銀庫,聽說裡面有十多萬兩的官銀是清妖準備的餉銀。
聽到這個訊息,李清遠知道,自己一直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不過自己作為新人不太方便出面,李清遠一邊考慮對策,一邊讓士兵去通知正在清點軍械和火藥的烏三娘。
要說在逃出去的這批義軍之中,李清遠透過幾次帶領大家打勝仗,逐漸積累的一點威望,但是在這些被俘的人員之中,很多人都不知道李清遠是誰。
更何況這王倫的義子可是有二十多個,還有和王倫同輩的教中元老,所以救這些人可能會導致自己的領導權丟失,這是李清遠在出發之前就預料到的。
但是要是不救他們,自己那三五千人真的是不夠清軍怎麼折騰的,所以李清遠給自己留了上中下三條路。
下策就是跟著這些所謂的領到繼續廝混,依靠著一批信任自己的兄弟還有不斷出謀劃策在教中逐漸建立自己的威望,最後取而代之,成為真正的領導者。
這樣的好處就是跟著大部隊不用自己面對這麼多的問題,天塌了自然有高個的頂著,但是壞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就是這夥人好像腦子不夠數,搞不好自己被清軍一鍋端了都不知道,第二把命運交到別人手裡,參與這種低劣的勾心鬥角,李清遠即不喜歡,也不擅長。
所以李清遠覺得,這個是下策,不到萬不得已,李清遠是不願意走這條路的,李清遠還是覺得在這樣的環境想要活下去那麼就只能靠自己。
中策就是功成身退,趁著自己救活義軍的這個空檔,自己找一片山林,平平凡凡的過一生,遠離這場是非。
好處就是有這些教匪的吸引朝廷暫時沒有精力管他,他可以從容而走,但是這個壞處也是致命的。
他壓死了一個大清的駙馬大清叫做固倫額附拉旺多爾濟。還有半個火器營,並一個都御史阿思哈,火燒了舒赫德的一萬多清軍,玩弄清軍於鼓掌,是義軍在瀕臨滅亡的時候又死灰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