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覺是編劇出身的導演,擅長的是文字創作,靠劇情取勝,色彩方面是弱項。但在裴清的輔導下,韓覺一直在提升自己的美術功底。
這一次,韓覺打算藉此機會,嘗試用視覺來敘事——減少旁白和臺詞,只靠影調、畫面、佈局、運鏡、美術設計和色彩來講故事。
最後韓覺創作出的指令碼,就顯得頗具電影感。
【電影感】不是畫幅比例跟電影一樣,色調弄得跟電影一樣,這樣就叫做有電影感了。在韓覺看來,所謂的【電影感】其實就是具有文學性。
韓覺翻開標題為《歡迎回家》的指令碼,開始說:
“開頭主人公的登場,畫面色調低飽和度,要暗淡,布光給到最少,周圍人的衣服都是深色調。暗色的地鐵,暗色的街道,暗色的道具和服飾,哪裡都是逼仄的空間。這裡表明主人公的心情,主人公眼中的現實世界……”
“然後,等主人公和智慧音箱互動、音樂響起的時候,色調發生變化,顏色開始豐富,暖光居多,和開頭形成對比。主人公脫掉令他拘謹的外套,只穿一件白色襯衣。這裡鏡頭要給到房間的牆,上面的海報和物件彰顯主人公的個性和性格……”
“聽音樂的過程,就是主人公內心那被壓抑的人格,逐漸掙脫束縛的過程。”
“我們這個廣告不需要太多的旁白和臺詞,因為所有的心境變化,都用舞蹈可以表達。從一開始羞澀又生疏的小幅度舞蹈,到後來一點點放鬆四肢,變得自在,等進到了隧道,動作完全大開大合……”
“隧道是通往主人公內心世界的投射。隧道的盡頭有一面鏡子,主角進入鏡子,和鏡子裡的【另一個主人公】共舞。這裡兩個人格進行互動……”
“最後,兩個主人公分離,燈光……”
“全片透過大量對比,區分現實和非現實,使用前和使用後……”
聽著韓覺一點一點掰碎了每一個細節,講述著每一個用意,下面的團隊成員一個個都奮筆疾書,認真記錄。
但其實他們心裡都悄悄在想:
【什麼?這裡還有這個意思?!】
【細節這麼多有必要嗎?!】
【還敢說不是拍電影?!】
【……】
吐槽歸吐槽,但不得不說,韓覺拿出的指令碼,從立意到創意,從視覺效果到深度,都要比他們當初原先的那款要好太多了。拍的像是電影,卻一點也不耽誤展示音響的產品優勢,強化【祥雲】的品牌形象,傳遞【祥雲】的理念。
“初版的舞蹈我已經編排好了,影片等下會發給大家,但具體走位還是得等到攝影棚才能確定。”
“音樂我也已經寫好了,也會發到群裡,燈光和攝影務必把它吃透。”
“因為特效會削弱質感,所以這些【致幻時刻】是要實景拍攝的。效果圖我已經畫出來了,一組可以對著效果圖和平面圖開始設計和建模。二組去加工道具,再找一個跟我身形差不多的替身舞者……”
“我的聯絡方式會告訴你們,一旦有拿不定的問題,先問組長,組長拿不定了再來問我。任何問題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