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座巨大的城市,正北方是李嫣的別莊,也就是行宮的所在,行宮的前半部分就是李嫣的政府主要機構所在地。行宮正門前的朱雀大街把整個城市劃分成了東西兩個部分,而青龍大街則把朱雀大街一分為二。青龍大街以北是國裡,住著貴族、王公大臣和官員,其中這些人的官邸在朱雀大街以西,而私邸則主要集中在朱雀大街以東。軍營也在這裡,位於整個城市的東北角。
青龍大街以南是閭裡,住的是平民。
在貝克特看來,這種每一個坊街裡都包含了醫館、學堂、小型市場和各種各樣的臨街店鋪以及特別修築的通渠、水井、水邊公園、地下排水管道等基礎設施,充分滿足了每個坊街裡的居民的日常需要,坊街還配備武侯和巡捕房,滿足針對盜賊和防火等威脅坊街的安全需要。
這種特殊的制度,保證了政治上的管理和徵稅、徭役之類的管理需要之外,還保證了經濟和教育方面的需求。這種城市管理制度,顯然是國都的配置。就是貝克特自己也不得不承認,瓦隆新城,雖然年輕,但是無論是設計還是閭裡坊街人來人往的熱鬧,都已經充分地體現出了這個城市旺盛的生命力。
尤其是人民臉上的笑靨。
沒有人比詹姆斯·貝克特更加清楚這一點的。
想想吧,在這個時期的倫敦,一般的市民住的是什麼樣的房子呢?詹姆斯·貝克特很清楚,在這個時代,比起巴黎,倫敦一般平民的房子已經很好了。在巴黎,那些裝飾華麗的大廈,不是屬於貴族就是屬於修道院和教會,就連百萬富翁們住的房子,也比他們的倫敦同行的要差上一大截。
在巴黎,在歐羅巴很多地方,一般的市民勞苦了一輩子,攢下一輩子,最後積攢起來的磚頭也只能壘一間小小的屋子,出入都要彎腰。
這還是工作非常非常努力而且一生都沒有生過病、平平安安地到老的情況下。
對比之下,倫敦的平民的房子還算不錯。
可跟瓦隆新城一比,那就什麼都不是。
瓦隆新城的居民,哪怕是平民,他們每家都能夠分到一座三進的院落,勤勞的主婦們還會在第二進的庭院裡面種一點甘藍菜之類的蔬菜,家裡的人手多一點的話,還會讓孩子們在側面的院落裡養些雞鴨,也許味道不是那麼好,但是一家子好歹每個星期都能夠吃上雞蛋!
這也是從唐人那裡學來的。
有吃,有住,男人們還去上工,女人們照應家裡……
這就是瓦隆的新經濟模式,而這種經濟方式,讓瓦隆人得以安居樂業,也讓瓦隆這個內陸地區爆發出了非一般的活力。
瓦隆人民對李嫣的愛戴,就是從這些東西上來的。
就跟法蘭西國王手下有一堆的密探一樣,英國方面也向瓦隆派遣了許多密探,而這些密探蒐集來的訊息,讓詹姆斯·貝克特也不得不承認:唐國公主殿下≈比利時大公能有今日之強盛,絕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