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真道:“殿下,除了糧食之外,臣以為,殿下可以考慮一下鹽政。”
“繼續。”
“是,殿下。據臣所知,歐羅巴早就有人說過了,鹽稅等同於王權。蓋因,鹽是百姓唯一不能自給自足的必需品。而且百姓一人一個月撐死了,對鹽的需求不過一斤有餘,因此,百姓對鹽價也不像糧價那麼敏銳。這也造成了,鹽價價格高昂的又原因。臣以為,若是殿下要把歐羅巴牢牢地掌握在手裡,就必須做一件事情。”
“你說。”
“放開鹽稅,降低鹽價,讓百姓都能夠吃得上平價的優質鹽。”
李嫣沉默了,就是下面的臣屬們也紛紛交頭接耳。
來到這邊這麼多年,他們已經知道,這裡也有一個大唐,也許跟他們的世界有些出入,但是,很多必要的東西是一樣的,比方說,物價,經濟之後的必然規律,再比如,土地改革,隱田隱戶,以及,鹽稅和賦稅的發展。
這裡是禦前會議,在場的都是唐人,來到這邊之後,經過數年的工作和學習,除了武功之外,他們的眼界和政治意識,已然全然不同。
他們已經不是昔日的吳下阿蒙了。
李嫣以義甲輕叩王座的扶手,沉吟了片刻之後,道:“那麼,請告訴我,現在,國家有足夠的技術來支援民眾對鹽的需求嗎?”
普魯士國王把改革進行到了這一步,可以說,就沖著他推廣土豆填飽了人民的肚子、委任退伍士兵為鄉村教師開啟民智、注重宗教改革並且達成了實效這一系列的功績,就足夠讓他以大帝之名青史留名。
這樣的一位國王,顯然是一位十分受人民愛戴的君主,要讓這位國王的子民歸順自己,要付出的代價也不是一般的高。
所以,拿出更加實質的利益,對於讓普魯士的人民徹底歸順,那麼,李嫣就必須拿出更加實質的東西。
鹽,就是除了糧食之外,最能夠體現她對人民的誠意的東西。
李玉真道:“殿下,從春秋戰國開始,我們就有曬鹽法和煮鹽法兩種制鹽之方。煮鹽法成本高,但是便於控制,因此,此間之遠東採用煮鹽法,實乃必然。因為這能夠保證鹽稅。相反,曬鹽法容易讓人鑽漏洞,換而言之,那很容易造成大量的鹽稅失蹤。而曬鹽法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成本低,産量高,只要開了鹽田有天氣適合,就會有足夠的鹽源源不斷地生産出來。在這一點,比利時的三河河口就非常合適。”
“問題是,如何讓百姓吃上平價鹽,是嗎?”
“是的。臣以為,可以讓宣徽府把雜貨鋪開到歐羅巴各城邦各鄉村,一方面蒐集底層百姓的訊息,另一方面,就是低價銷售鹽巴和糧食,從而穩定民心,讓百姓知道殿下和公國的好。同時,我們可以繼續深化戶籍限夠鹽巴和糧食的政策,以防平價糧食和鹽巴外流。”
眾人紛紛點頭。
沒錯,在這個時代,鹽巴對於人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食物保鮮劑,就是牛奶也需要用鹽製成乳酪才能夠長時間地儲存。
鹽,不僅對百姓民生,就是對於商業貿易,也是非常重要的。
“寫份方略上來吧。”
“是,殿下。”
李玉真立刻把早就準備好的奏摺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