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唯我煌煌大唐> 第129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29章 (2 / 2)

無論是法蘭西的奧爾良家族,還是奧地利的巴伐利亞,不都是靠著領地作耗,威脅到路易波旁家族和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的嗎?

路易·菲利普脫口而出:“閣下會這麼說,是不是,是不是在您的故鄉,早就發現了這種制度的弊端?”

“是的,大約一千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現了這種制度的弊端,因此,九百年前,出現了一位君王,提出了郡縣制。所為郡縣制,那就是身為君主直接向地方派遣官員,這也使得國家的結構從縱向變成了橫向,也就是說,國家境內的土地,都直屬於君主。”

“那貴族呢?唐國沒有貴族嗎?”

“貴族?九百年下來,世易時移,千年前的貴族擁有領地,對自己的領地也擁有絕對的權利。可是現在,我們只保留了貴族的頭銜,但是領地這個概念則被取消。也就是說,國家範圍之內所有的土地,無論是田地、還是山野,都屬於君主。臣民,上至貴族,下至尋常百姓,擁有的只有使用權。當然,比起平民的話,貴族擁有一定數量的免稅田地。同時,貴族的頭銜能夠用來贖罪。如此而已。在我們的律法裡面,所謂的土地買賣,並不是土地所有權的轉移,而是土地在一定期限裡面的使用權的轉移。請記住,土地所有權,土地使用權,土地經營權,這是三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有異議的話,請參見公國法典的相關條令。”

李玉真道:“如果是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優劣,迄今為止也難說高下,具體的,也只有適用和不適用之別而已。比方說,在治理地方上來說,絕大多數領主都知道,領地是自己的,所以,只要不是太過糊塗,都會知道領地才是自己的財富和權力的源泉,他們會比官員更加愛惜領地、愛惜領地的子民,因為領地是領主的根。而在這方面,郡縣制就不如分封制。因為對於官員們來說,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他們不過是地方上的過客。因此,伴隨著時間的流逝,為官千裡只為財就成了郡縣制的陰影。當然,從君主的角度來說,郡縣制可以讓王權更加穩固。”

下面一片嘈雜聲,人們紛紛交頭接耳。

考尼茨道:“這麼說來,您並不認為郡縣制一定比分封制更加優秀?它只是比分封制更加符合王權的需要?”

“是的。分封制造就了無數強大的諸侯國,當某一諸侯國把自己的領地經營好了,他就不會滿足於現在擁有的土地,那麼,戰爭就開始了。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如今的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當然,分封制一直進行下去,那王國最後也只有一個下場,那就是,封無可封,因為除了國都之外,其餘的土地都掌握在了貴族的手中。這就是分封制的末路。”

眾人又開始交頭接耳。

路易·菲利普喃喃地道:“怪,怪不得。可是,那你們呢?你們沒有領地……”

沒有領地,就不能被稱為貴族。

至少在歐羅巴是這樣的。

“方丹勳爵。如果您認為,沒有領地就沒有貴族,那未免太過淺薄了。是的,跟你們說的那樣,手裡有軍隊有領地的貴族是消失了,可是這並不等於權貴這個群體也跟著消失了。只不過是換了一個遊戲方式而已。君王需要人幫忙治理國家,其中有才能的人自然就會因為君王的重用而掌握權柄。而這個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每一個人的背後都有著各自的家族,婚姻又讓不同的家族有了交集,聯姻成了一張密密麻麻的網,圍繞在君王的身邊,成為君王手裡的工具的同時,也在藉由君王的權力吞噬王國的財富。換而言之,換湯不換藥,有些東西變了,但是還有一些東西,本質上還沒有變。只不過變得更加靈活也更加容易調整而已。”

分封制進行到最後,就會跟當年的周天子一樣,把國都三十裡之外所有的土地都分給了臣下,這根本就是跟根基上削弱了王國的實力,而且還是不可逆的。而郡縣制,只要不停的擴張,只要不停地進行微調,國家還能掙紮著延續下去。

這就是本質上的區別。

只要是明白了這一點的君王,肯定會選擇郡縣制。至於貴族,沒了分封制,他們還有別的方式攫取國家的財富和權勢。

所以,郡縣制是必然,分封制被淘汰也是必然。

考尼茨驚呆了。

他從來沒有想過,李嫣的手下竟然直接從利弊這個角度說明瞭這一點。更重要的是,李玉真說的,竟然是從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缺點而不是從兩者的優點來入手,說明郡縣制更適合國家的發展。

可就是因為李玉真直接把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缺點直接擺放在他的面前,讓他無比清楚地知道,在這個問題上,唐國人比他們走得遠了多少。

是的,決定一隻木桶裝多少水的,不是看它的長板,而是決定於它的短板。木桶的短板越高,裝的水就越多。

自然,制度的優劣也是如此。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