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才聽他道:“既然這印子錢掙不到錢,那不做這個買賣,也是可以的。”
常家家主常彪遲疑了一下,道:“可是,老爺子,我擔心的不是這個。我擔心的是,鄉親用錢會不方便。固然,朝廷和唐人也有許多銀行,可是那審核的程式,聽著就繁瑣!若是鄉親們急著用錢,又過不了人家的審核,那可怎麼辦?”
眾人都紛紛點頭。
常彪說的也在理。
雖然說是高利貸,但是在這個年代,人們重鄉土情分。畢竟,大家鄉裡鄉親的,商人們呢,又將就和氣生財,因此,固然高利貸的利錢很高,可是真正在做這個高利貸的時候,遇到鄉親們不湊手的情況,或者是有個什麼事兒需要拖延一下,他們這些晉商們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會讓一下,或者是寬限幾日,或者是看情況,減免一些利錢。
這些,都是常有的。
老亢頭一皺眉頭,忽然一敲旱煙,道:“既然國法如此規定,那,那我以後借鄉親們銀錢,就按照國法來做。”
“老爺子!”
“老爺子,三思啊~!”
“是啊,老爺子!”
老亢頭道:“我們做買賣的,講的是和氣生財,講的是人氣!印子錢固然是來錢的買賣,可到底有損陰德。更何況,比起這利錢,人和更加重要!我們的買賣能夠做到今天,靠的就是諸位相與的幫襯。”
老亢頭明白,若是他們的印子錢還那麼高的利息,日子久了,鄉親們固然表面不說,背後還是為議論紛紛的。與其是這樣,還不如按照國法,降低利息。跟朝廷和唐人的銀行一樣的利息,卻比朝廷和唐人的銀行要便利,這才是留住鄉親們的心的法子。
有了鄉親們的支援,就有了人和,才會有財源滾滾。只是這事兒到底還是要跟同行,也就是晉商們的另外幾家說一聲。
常彪和曹文是立刻表示,他們也贊同。
實際上,在背地裡,曹家和常家已經這麼做了,為此,他們還按照唐律繳納了高昂的保證金。雖然讓他們承受了很大的資金壓力,卻也讓他們獲得了銀行業的從業資格。
不過,就是以曹家和常家也不得不牙疼地表示,這保證金也實在是太巨大了,就連他們,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有了亢家老爺子打頭,又有常家和曹家緊隨其後,這印子錢,也就是高利貸的事兒,就這麼定了下來。
然後,伍秉鑒就問起了新式紡織作坊的前景。沒有辦法,他在兩廣的時候,那兩廣的官員和宣徽府衙門也沒有向他們廣州的商人展現新式紡紗、新式織布機,所以,他很想知道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