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唯我煌煌大唐> 第174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174章 (1 / 2)

邁爾·羅特希爾德的心情,就跟他此時面對的那盤西湖醋魚一樣,操蛋。

事實上,這也是《銀行業和金融業監管暫行條例》公佈之後,李嫣的王國範圍之內,所有的銀行家的心情。

十萬竹幣,那可是十萬五千盎司的黃金!按照路易十五時期頒布的法令,那這可是將近一千萬裡弗爾!

在這個年頭,普魯士境內的銀行家們,又有幾個拿得出這麼一大筆錢?而且還是作為保證金?真正富可敵國拿得出幾千萬裡弗爾的銀行家,可不會呆在普魯士這種窮鄉僻壤裡,他們只會在荷蘭、在不列顛!

普魯士境內的銀行家們,尤其是以邁爾·羅特希爾德為首的猶太人銀行家們都非常鬱悶,他們擔心,這是一個危險的訊號,唐人女王想要把他們擠兌出銀行業和金融業的訊號。

實際上,這部法令的傳播速度比一般人想象得要快,在邁爾·羅特希爾德滿心不愉快地對著面前的西湖醋魚的時候,凡爾賽方面,也在積極地討論著李嫣的政令。

雖然凡爾賽的貴族們不願意承認,但是很多人都知道,包括舒瓦瑟爾公爵自己也很清楚,在李嫣拒絕成為法蘭西王後的現在,法蘭西只能自己摸索著,在改革的道路上前進。哪怕李嫣離開凡爾賽數年之後的現在,她的話,她的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凡爾賽的每一個人。

尤其是眼下,杜爾哥強勢地要求改革,而他的改革,冒犯了很多人的利益的時候。

這不,在拿到了李嫣的《銀行業和金融業監管暫行條例》之後,教會方面如獲至寶,一場激烈的禦前辯論,就在法蘭西國王路易十六面前展開了。

辯論的議題,就是高利貸應該合法化,規定最高利率不合理。

從中世紀開始,教會和神學家們在主流上,是反對高利貸的。他們堅持,過高的利息是對利潤的不正當侵蝕,放貸者不勞而獲地獲得了超出了應該獲得的回報,這是不道德的。

可是杜爾哥卻認為,利息,取決於資金的供求,可是最關鍵的一點,利息,也是承擔風險的回報。供求因素,不能把風險因素排除在外。

杜爾哥在路易十六面前發表了激烈的演說,他表示,貸款的本質,就是根據事先的約定,出讓貨幣的使用權。資金放貸出去之後,就承擔了相應的風險,這跟任何一種其他形式的投資是一樣的。承擔了風險,就應該得到相應的回報,或者說,補償。而這種補償,體現在貸款這種投資方式之中,就是利息。

杜爾哥表示,利息的大小、高低,並不取決於利潤,而是如同商品的價格一樣,是透過商品的買主和賣主的討價還價,透過供給和需求的平衡來決定的。利息,是利潤的一部分,但是不來自於利潤。

不得不說,杜爾哥的口才很好,國王路易十六又是個耳根子軟的,他差一點就被說服了。

說是差一點,那是因為,有個教士,進入了會議廳,把一封信件交給了主教羅昂。

主教羅昂看是法利亞神甫的信件,立刻拆開來,三行並做兩行地讀完之後,他站了起來,打斷了正要開口的國王的話:

“抱歉,陛下,我這裡有一封來自法利亞神甫的信。”

法利亞神甫?

在場的朝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只要是知道李嫣的人都知道,李嫣身邊的那位天主教神甫,是當初的路易十五安排的,這位神甫的名字,就叫法利亞。

“是的,主教。您請說。”

“陛下,法利亞神甫在信件中如此寫道:

——作為宛城陛下的天主教老師,我很慚愧,因為很多時候,我根本就無法擔任教導陛下一職。雖然名義上,我才是陛下的老師,但是,大多數時候,都是陛下在為我解惑。

——關於利息的疑問,我也曾經請教過陛下,在這部暫行條例正式頒布之前。陛下告訴我,她從來就不是按照對與錯來治理國家的,她治理國家的唯一準則,就是這條法令是否適合這個國家。就以借貸為例,假設,某塊土地的主人在某一年,運氣不好,趕上了天災,急需一筆錢來渡過難關,因為沒有這筆錢的話,他就有可能買不到今年的糧食種子,秋天的收成也跟著完蛋了。因此,這一年的春天,他向某人借了一筆一百裡弗爾的款子。可是如果他借的是高利貸,年利率高達百分之幾百甚至是上千,春天借的一百裡弗爾,到了秋天也許要償還五六百裡弗爾,可是他的田地出産才兩百裡弗爾,那結果會如何?如果不是單獨現象,而是一個地區,超過百分之五十的農民,都因為天災而不得不去借錢呢?

——陛下認為,討論高利貸是否合理,這種事情,是經濟學家的樂趣,而她只是一位君主,她要的,是一個穩定的國家,讓人民覺得幸福,才是她存在的意義。既然高利貸危害到了人民的穩定,那麼,她就會限制高利貸,對銀行業和金融業嚴加管理。

——雖然銀行家跟農民都是陛下的人民,但是,基於兩者巨大的人數差異,以及職業的特殊性,為了預防人民的暴動,哪怕是道理站在銀行家那一邊的,她也會選擇支援人民。

——這就是政治。”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